羊肚菌

食材 中藥材 中醫學 食療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áng dù jūn

2 註解

3 概述

Morel(Morchella esculent)羊肚菌是一種野生珍貴菌,由於它的菌蓋表面凹凸不平,狀如羊肚,故名羊肚菌羊肚菌爲馬鞍菌科羊肚菌屬珍稀的食、藥兩用真菌,早已被收錄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書中。羊肚菌是一種很珍貴的天然補品,含豐富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及20多種氨基酸,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它與冬蟲夏草功能相同,是一種不含任何激素,無任何副作用的天然滋補品。羊肚菌春末至秋初生長於海拔2000~3000米左右的針葉闊葉林混交林中,分佈於我國陝西、甘肅、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蘇、雲南、河北、北京等地區。

4 羊肚菌的別名

幹狼肚、羊肚蘑、羊肚菜、編笠菌、羊肚

5 《中華本草羊肚菌

5.1 出處

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5.2 拼音名

Yánɡ Dǔ Jūn

5.3 英文名

Morel

5.4 別名

羊肚菜羊肚蘑、編笠菌

5.5 來源

藥材基源:爲羊肚菌真菌羊肚菌、小頂羊肚菌、尖頂羊肚菌、粗柄羊肚菌、小羊肚菌等的子實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orchella esculenta(L.)Pers.;Morchella angusticeps Peck.;Morchella conica Pers.;Morchella crassipes(Vent.)Pers.;Morchella deliciosa Fr.

5.6 形態

1.羊肚菌 菌蓋近球形、卵形至橢圓形,高4-10cm,寬3-6cm,頂端鈍圓,表面有似羊肚狀 的凹坑。凹坑不定形至近圓 形,寬4-12mm,蛋殼色至淡黃褐色,棱紋色較淺,不規則地交叉。柄近圓柱形,近白色,中空,上部平滑,基部膨大並有不規則的淺凹槽,長5-7cm,粗約爲菌蓋的2/3。子囊圓筒形,(280-320)μm×μm。孢子長橢圓 形,無色,每個子囊內含8個,呈單行排列。側絲頂端膨大,粗達12μm。

2.小頂羊肚菌 菌蓋狹圓錐形,頂端尖,高2-5cm。基部寬1.7-3.3cm,凹坑多長方形,蛋殼色。棱紋黑色,縱向排列,由橫脈連接。柄乳白色,近圓 柱形,長3-5cm,粗11-20mm,上部平,基部稍有凹槽。子囊(210-250)μm×(15-20)μm。孢子單行排列,(22-26)μm×(12-14)μm,側絲頂端膨大,直徑達11μm。

3.尖頂羊肚菌 菌蓋長,近圓 錐形,頂端尖或稍尖,長達5cm,直徑達2.5cm。凹坑多長方形,淺褐色,棱紋色較淺,多縱向排列,由橫脈 相連。柄白色,長達6cm,直徑約等於菌蓋基部的2/3,上部平,下部有不規則凹槽。子囊(250-300)μm×(17-20)μm,孢子單行排列,(20-24)μm×(12-15)μm。側絲頂部膨大,直徑達9-12μm。

4.粗柄羊肚菌 菌蓋近圓 錐形,高約7cm,寬5cm。凹坑近圓 形,大而淺,淺黃色,棱紋薄,不規則地相互交織。柄粗壯,淡黃色,長約10cm,基部粗5cm,稍有凹槽,向上漸細。子囊圓 柱形,有孢子部分150×18μm。孢子8個,單行排列,橢圓 形,無色,(22-25)μm×(15-17)μm。側絲無色,頂部膨大。

5.小羊肚菌 菌蓋圓錐形至近圓 錐形,高17-33mm,寬8-15mm。凹坑往往長形,淺褐色。棱紋常縱向排列,不規則相互交織,顏色較凹坑淺。柄長15-25mm,粗5-8mm,近白色或淺黃色,基部往往膨大,並有凹槽。子囊近圓 柱形,有孢子部分約100×16μm,孢子單行排列,橢圓 形,(18-20)μm×(10-11)μm。側絲頂部膨大。

5.7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生於海拔800-1000m的闊葉林中地上及林緣空曠處。

2.生於雲杉林中地上。

3.生於闊葉林及混交林地上、林緣空曠處以及防護林內草叢中。

4.生於混交林的林緣地上。

5.生於稀疏林中的地上。

資源分佈:1.分佈于吉林、河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新疆、江蘇、四川、雲南等地。

2.分佈於內蒙古、山西、青海、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3.分佈於河北、山西、甘肅、新疆、江蘇、湖南、雲南等地。

4.分佈於黑龍江、山西、新疆等地。

5.分佈于山西、陝西、寧夏、新疆、四川等地。

5.8 栽培

生物學特性 羊肚菌絲體在多種真菌培養基上都生長。菌絲生長期間,4月及5月上旬平均溫度分別爲10-11℃及13-14℃,而子實體發生盛期即4月中旬至5月中旬,平均溫度12℃。子實體生長時,森林內空氣相對溼度約80%,土壤含水量一般爲40-50%。羊肚菌生長的適宜Ph略高於一般真菌土壤的酸鹼度(pH)7-7.9。

培育技術 人工栽培一般採取菌土接種和子實體接種兩種方式。菌土接種: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羊肚菌生長良好的地塊上,挖取10cm見方、厚約7cm的土塊,移植到與取土不幸相似地方的穴中然後用30cm見方的塑料薄膜覆蓋。進入梅雨季節去掉覆蓋物。子實體接種:取子實體切成4片,埋入理想的地段。移植子囊盤向下,四周培土,留一小部露出地面。上蓋少許葉,然後用30cm見方的塑料薄膜覆蓋。子實體接種以秋季易成活。

5.9 性狀

性狀鑑別 (1)羊肚菌 菌蓋橢圓形或卵圓形,頂端鈍圓,長4-8cm,直徑3-6cm,表面有多數小凹坑,外觀似羊肚。小凹坑呈不規則形或類圓形,棕褐色,直徑4-12mm,棱紋黃棕色。菌柄圓柱形,長5.5-8cm,直徑2-4cm,類白色,基部略膨大,有的具不規則溝槽,中空。體輕,質酥脆。氣弱,味淡、微酸澀。

(2)小頂羊肚菌 菌蓋狹圓錐形,頂端稍尖,長1-4cm,直徑約2.5cm;小凹坑多呈類長方形,長5-10mm,直徑2-5mm,淡棕色,棱紋色較深。菌柄圓柱形,中空。體輕,質酥脆。氣微,味淡。

(3)尖頂羊肚菌 菌蓋類圓錐形,頂端尖或較尖,長約4cm,直徑約2cm;小凹坑多爲類長方形,淡褐色,棱紋色較淺。菌柄黃白色,下部有的具不規則溝槽,中空。體輕,易碎。氣微,味淡。

(4)粗柄羊肚菌 菌蓋類圓錐形,長約6cm,直徑約4cm;小凹坑類圓形,大而較淺,淡黃色,棱紋較薄。菌柄粗壯,長約10cm,上部漸狹細,基部膨大,直徑約5cm。近白色,表面縱向皺縮,呈扭曲縱條紋,中空。體輕,質脆。氣微,味淡。

(5)小羊肚菌 菌蓋類圓錐形,長1.7-3.3cm,直徑1-1.5cm;小凹坑多爲類長方形,淡褐色,棱紋色較淺。菌柄長1.5-2.5cm,直徑5-8mm,基部膨大,微有溝槽,中空。類白色或淡黃色。體輕,質酥脆。氣微,味淡。

5.10 化學成份

1.羊肚菌蛋白質多糖,甲殼質,脂,磷酸鹽。Γ-L-谷氨酰-順-3-氨基-L-脯氨酸(γ-L-glutamyl-cis-3-amino-L-proline),γ-谷氨酰轉肽酶類(γ-glutamyltranspeptidase),順-3-氨基-L-脯氨酸(cis-3-amino-L-proline),又含氨基酸,基中含量較高的爲丙氨酸(alanine)、穀氨酸(glutamic acid)及脯氨酸(proline),其他含量較低,特別低的是色氨酸(tryptophane)、酪氨酸(tyrosine)、半胱氨酸(cysteine)和胱氨酸(cystine),還含有β-丙氨酸(β-alanine)。還含3種胡蘿蔔素類(carotene)和4種葉黃素類(xanthophyll),包括蝦黃質(astaxanthin)和玉蜀黍黃質(zeaxanthin)。麥角甾醇(ergosterol),麥角甾-5,7-二烯醇(ergosta-5,7-dienol)。

2.尖頂羊肚菌 含3種胡蘿蔔素類,包括δ-胡蘿蔔素(δ-carotene)及5種葉黃素類。

3.粗柄羊肚菌蛋白質多糖,甲殼質,脂,磷酸鹽。

4.小羊肚菌蛋白質多糖,甲殼質,脂,磷酸鹽,飲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

5.11 藥理作用

羊肚菌分離出一種血小板取集抑制物,它的IC50爲22.9μg/ml。研究表明:這種血小板取集抑制效力阿司匹林強2.57倍。

5.12 性味

甘;平

5.13 歸經

脾;胃經

5.14 功能主治

和胃消食;理氣化痰。主消化不良;痰多咳嗽

5.15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

5.16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甘,性平。有和胃消食,化痰理氣功能。用於消化不良、痰多氣短

6 羊肚菌的食用量

每餐約30克

7 羊肚菌營養價值

1. 羊肚菌抑制腫瘤多糖抗菌、抗病毒活性成分,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抗疲勞、抗病毒抑制腫瘤等諸多作用

2. 日本科學家發現羊肚菌提取液中含有酪氨酸抑制劑,可以有效地抑制脂褐質的形成。

3. 羊肚菌所含豐富的硒是人體紅細胞谷胱甘肽過氧化酶的組成成分,可運輸大量氧分子抑制惡性腫瘤,使癌細胞失活;另方面能加強維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硒的抗氧化作用能改變致癌物的代方向,並通過結合而解毒,從而減少或消除致癌的危險。

8 羊肚菌適合的人羣

一般人羣均可食用,最適宜中老年人陽萎早泄性功能減退、性慾冷淡的人、婦女、腦力工作者食用。

9 羊肚菌食療功效

羊肚菌性平,味甘寒,無毒

有益腸胃、助消化化痰理氣、補腎壯陽、補腦提神等功效,另外還具有強身健體、預防感冒,增強人體免疫力的功效。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