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身份障礙診療規範(2020年版)

診療規範 成人人格和行爲障礙 精神障礙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ìng shēn fèn zhàng ài zhěn liáo guī fàn ( 2 0 2 0 nián bǎn )

2 基本信息

性身份障礙診療規範(2020年版)》是《精神障礙診療規範(2020 年版)》的一部分。《精神障礙診療規範(2020 年版)》由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於2020年11月2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印發精神障礙診療規範(2020年版)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20〕945號)印發。

3 診療規範全文

3.1 一、概述

性身份障礙(gender identity disorder),DSM-5 稱之爲性別煩躁(gender dysphoria),是指個體所體驗或行爲表現出來的性別與其生物性別不一致,導致該個體的主觀痛苦,並希望通過使用激素變性手術的手段得到自己渴望的另外一種性別。臨牀上可以分爲性別改變症(易性症)、雙重異裝症和童年性身份障礙。成年男性的患病率爲 0.05‰~0.14‰,女性爲 0.02‰~0.03‰。研究顯示,在 15 歲以上的人羣中,各國的患病率分別爲德國 2.25/100000,澳大利亞 2.38/100 000,芬蘭 4.72/100 000,蘇格蘭 8.18/100000,其中約 3/4 爲男性轉變爲女性。有研究表明,兒童自 3 歲開始就可以表現出性別煩躁症狀,但是這些兒童中僅有 16%會在成年期存在持續的性別煩躁症狀

3.2 二、病理、病因及發病機

性身份障礙的確切病因尚未明確,普遍認爲其發病機制可能與生物、心理和社會文化因素均有關聯。

3.2.1 (一)生物學因素

大腦某些特殊部位或區域(如下丘腦內側前視區、上視交叉核、胼胝體及前聯合)在性別分化過程起至關重要的作用相關研究證據表明,胎兒神經發育過程的問題可能成爲性別煩躁的發病基礎。

3.2.2 (二)心理與社會文化因素

兒童早期的性別分化發展、青少年第二性徵的出現和社會環境的改變對該類疾病的發病均有重要作用和影響。有研究指出,性身份障礙可能起源於兒童早期。對兒童性身份障礙患者的追蹤研究中發現,青少年的性別角色認同存在敏感期(10~13 歲),在青少年期最終發展爲性身份障礙患者中存在三個可能的影響性別認同的因素,即青春期第二性徵發育環境改變以及出生時候的性別被過分關注或對待和對性活動的探索。

3.3 三、臨牀特徵與評估

3.3.1 (一)易性症

患者渴望像異性一樣生活,被異性接受爲其中一員,通常伴有對自己的解剖性別的苦惱感及不相稱感,希望通過激素治療和外科手術以使自己的身體儘可能的與所偏愛的性別一致。患者厭惡自己的性器官,要求進行閹割手術的願望是持續性的,求助無門時甚至自行閹割造成嚴重後果,有的易性願望不能得到滿足便企圖自殺,往往伴有抑鬱症狀。

3.3.2 (二)雙重異裝症

個體在生活中某一時刻穿着異性服裝以暫時享受作爲異性成員的體驗,但並無永久改變性別的願望,也不打算以外科手術改變性別。雙重異裝症包括青春期或成年期性身份障礙,非易性型,不含戀物性異裝症。

3.3.3 (三)童年性身份障礙

通常最早發生於童年早期(一般在青春期前已充分表現),其特徵爲對本身性別有持續的、強烈的痛苦感,同時渴望成爲異性(或堅持本人就是異性)。持續地專注於異性的服裝和(或)活動,而對本人的性別予以否認。典型情況下,在學齡前就首次出現。

3.4 四、診斷及鑑別診斷

3.4.1 (一)易性症

症狀表現如前所述,且轉換性別身份至少持續存在 2 年以上才能確立診斷,同時不應是其他精神障礙如精神分裂症症狀,也不伴有雌雄同體、遺傳性染色體異常等情況。

3.4.2 (二)雙重異裝症

患者某一時刻穿着異性服裝,暫時享受作爲異性成員的體驗,並無永久改變性別的願望,也不打算以外科手術改變性別。最重要的鑑別點是患者在穿着異性服裝時並不伴有性興奮,就與戀物性異裝症區別開來。

3.4.3 (三)童年性身份障礙

患者症狀表現必須在青春期前就已十分顯著。須引起注意的是,在男女兩性中都可能會出現對本身性別解剖結構的否認,然而滿足如前所述的症狀表現是極爲罕見的,如果是與程式化的性角色行爲不一致的狀況,不應作此診斷。患有性身份障礙兒童具有這樣的特點:儘管他們因與家庭、好友的期望相沖突而苦惱,也因所受嘲笑和(或)排斥所痛苦,但他們卻否認因性身份障礙而苦惱。只有正常意義上的男性或女性概念出現了全面紊亂時,才能考慮這一診斷,僅有女孩子像“假小子”、男孩子有“女孩子氣”是不夠的,而且一旦已經進入青春期此診斷便不能成立。

3.5 五、治療原則與常用藥物

由於性身份障礙患者情況複雜,且治療與患者的性別特徵、性取向密切相關,因此國際上傾向於通過醫學心理學、社會學、法律等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員組成多學科或跨領域的聯合治療小組對患者進行科學干預和綜合治療,包括激素治療、外科手術治療(變性手術)、家庭支持治療、個體心理治療、法律顧問以及其他幫助(毛髮治療、演講和舉止訓練等)。

3.6 六、疾病管理

性身份障礙患者所處社會文化患者的社會態度和接納程度對患者的幸福感有一定影響。此類患者往往終身需要綜合治療和專業服務,尤其因此產生的精神心理障礙(如抑鬱障礙焦慮症等)和身體疾病(如變性手術失敗、激素治療未能達到目標等),需要多學科、跨領域的團隊合作提供專業服務。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