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肝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ù gān wán

2 處方

兔肝60克(炙微黃)防風23克(去蘆頭)玄蔘30克 白茯苓30克 羚羊角屑23克 人蔘23克(去蘆頭)決明子90克 車前子30克 地骨皮15~23克 枳殼15克(麩炒微黃,去瓤)黃耆30克(銼)熟乾地黃30克 甘菊花23克 麥門冬45克(去心,焙)

3 製法

上藥搗羅爲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4 功能主治

虛勞,肝腎不足,眼目昏暗,久視無力。

5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溫粥飲送下。

6 摘錄

太平聖惠方》三十

7 《聖惠》卷八十九

7.1 方名

兔肝丸

7.2 組成

兔肝半兩(微炙),梔子仁半兩,黃連半兩(去須),川升麻3分,決明子3分,細辛1分,蕤仁半兩(湯浸去皮,研入),羚羊角屑半兩。

7.3 主治

小兒眼生赤翳。

7.4 用法用量

3歲以下兒,每服3丸,以溫水研下,1日3-4次;兒稍大,即增丸數服之。

7.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綠豆大。

8 《衛生總微》卷八

8.1 方名

兔肝丸

8.2 組成

黃柏1兩(去皮),蒼朮半兩(米泔水浸1日),石決明1兩(生)。

8.3 主治

小兒瘡疹入眼,初覺眼腫痛,睛上有瘡者。

8.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後、臨臥米泔水送下。

8.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煮兔肝爛,搗和爲丸,如綠豆大。

9 《聖惠》卷三十

9.1 方名

兔肝丸

9.2 組成

兔肝2兩(炙微黃),防風3分(去蘆頭),玄蔘1兩,白茯苓1兩,羚羊角屑3分,人蔘3分(去蘆頭),決明子3兩,車前子1兩,地骨皮2分,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黃耆1兩(銼),熟乾地黃1兩,甘菊花3分,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

9.3 主治

虛勞腎風虛,眼漠漠昏暗,不能久視,無力。

9.4 用法用量

服食前以溫粥飲下30丸。

9.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10 聖濟總錄》卷一○九

10.1 方名

兔肝丸

10.2 組成

兔肝(去筋膜,薄切,焙)3分,羌活去蘆頭)3分,黃連(去須)3分,菊花3分,地骨皮半兩,龍齒半兩,車前子半兩,青葙子半兩,防風(去叉)半兩,柴胡(去苗)半兩,葳蕤半兩,白附子半兩。

10.3 主治

肝腎毒風功衝,眼生黑花,昏暗,視物不明。

10.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後竹葉熟水送下。

10.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1 聖濟總錄》卷一○八

11.1 方名

兔肝丸

11.2 組成

黃連(去須)1兩半,胡黃連1兩,熟乾地黃(焙)1兩,草決明半兩。

11.3 主治

肝虛目暗

11.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後臨臥米飲下。

11.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切兔肝研爛和丸,如梧桐子大。

12 聖濟總錄》卷一○二

12.1 方名

兔肝丸

12.2 組成

兔肝(慢火炙幹)2具,柏子仁1兩,熟乾地黃(焙)1兩,防風(去叉)1兩,五味子半兩,車前子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兔絲子(酒浸1宿,別搗爲末)半兩,芎1兩,枸杞子1兩,山芋1兩。

12.3 主治

腎虛,目黑暗不明,冷淚時出。

12.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漸加至30丸,空心酒送下,1日2次。

12.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3 《聖惠》卷三十三

13.1 方名

兔肝丸

13.2 組成

兔肝2兩(炙幹),防風1兩(去蘆頭),玄蔘1兩,決明子2分,車前子1兩,茯神1兩,地骨皮3分,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龍齒1兩,甘菊花半兩,苦蔘半兩,川大黃2兩半(銼碎,微炒),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

13.3 主治

腎風虛,眼昏暗,久視無力。

13.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後以溫漿水送下。

13.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4 聖濟總錄》卷一○七

14.1 方名

兔肝丸

14.2 組成

兔肝2具(炙幹,臘月收),防風(去叉)1兩半,黃連(去須)1兩半,地骨皮1兩半,麥門冬去心,焙)1兩半,決明子(微炒)1兩半,茯神(去木)1兩,苦蔘(銼)1兩,秦皮(去粗皮)1兩,大黃(銼,炒)1兩,甘菊花1兩,車前子2兩半,龍齒(搗,研)2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

14.3 主治

腎風目昏,久視無力,涓涓淚下;兼頭風目磣痛。

14.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後溫漿水送下。

14.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