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虎

中藥材 解毒 中醫學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àng shān hǔ

2 中醫大辭典》·上山虎

上山虎中藥名,出自《廣西中獸醫藥用植物》。爲清代趙其光所著《本草求原》記載的入地金牛之別名[1]

2.1 別名

蔓椒、豕椒、兩面針上山虎[2]

2.2 來源及產地

芸香科植物兩面針 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的根及根皮。分佈中南地區及雲南、福建、臺灣[2]

2.3 性味

辛、苦,溫,有小毒[2]

2.4 功能主治

祛風,活血,麻醉止痛,解毒[2]

1.治風溼痹痛,腰肌勞損,跌打瘀痛,胃腸絞痛膽道蛔蟲病引起的疼痛,煎服:根,9~15g;根皮,4.5~9g;[2]

2.治牙痛,煎水含漱;蛇咬傷,煎服並研末調敷[2]

2.5 使用注意

內服過量常引起頭暈腹痛嘔吐中毒症狀。本品禁與酸類食物同服。孕婦忌服。[2]

2.6 化學成分

根及根皮含光葉花椒鹼(Nitidine)、光葉花椒酮鹼(Oxynitidine)等。根皮又含香葉木苷[2]

2.7 藥理作用

光葉花椒鹼對動物有抗癌與鎮痛作用;根皮水提取液對胃痛關節肌肉痛有一定緩解作用。提取物可誘發僵住症。其成分也有強心作用[2]

3 《中華本草》·上山虎

3.1 拼音名

Shànɡ Shān Hǔ

3.2 來源

藥材基源:爲冬青科植物榕葉冬青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lex ficoidea Hemsl.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洗淨,切片曬乾

3.3 形態

榕葉冬青 常綠喬木,高可達12m。小枝黃褐色或紅褐色,無毛。葉互生;葉柄長1-1.5cm;葉片革質,卵形、卵狀橢圓形或長圓形至倒披針形,長4.5-11cm,寬1.5-3.5cm,先端狹尾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不規則的淺圓鋸齒或鋸齒,中脈上面凹入,下面突起,側脈不明顯,上面有光澤,兩面無毛。花序簇生於二年生枝上,花4數;雄花序每枝有花1-3朵,聚傘狀,萼片三角形,無毛,花冠直徑6mm,花瓣卵狀橢圓形,基部稍合生,雄蕊長超過花瓣的1/5;雌花序每枝有花1朵,花萼淺盤狀,裂片龍骨狀突起,花冠直徑3-4mm,花瓣卵形,子房卵形,柱頭盤狀。果球形,直徑5-7mm,紅色,具瘤狀凸起;分核4粒,近橢圓形或近圓形,背部具掌狀條紋和溝槽。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3.4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常生長於海拔400-800m的山谷、溪邊雜木林或灌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長江以南各地。

3.5 性味

苦;甘;涼

3.6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止痛。主肝炎;跌打腫痛

3.7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3.8 摘錄

《中華本草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3.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5.

用到中藥上山虎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