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室內囊性病變內鏡手術

神經內鏡手術 手術 神經外科手術 一般神經外科手術技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nǎo shì nèi náng xìng bìng biàn nèi jìng shǒu shù

2 英文參考

endoscopic operation for intraventricular cystic lesions

4 分類

神經外科/一般神經外科手術技術/神經內鏡手術

5 ICD編碼

01.5901

6 概述

內鏡手術治療腦室內囊性病變以透明隔囊腫、第三腦室膠樣囊腫腦室囊蟲較多。

透明隔是兩側側腦室間的神經膠質膜結構,在胚胎期存在腔隙稱爲透明隔腔,而後逐漸融合。如果發育畸形融合不全,或外傷炎症等因素形成透明隔囊腫囊腫不斷擴大壓迫室間孔時,可引起顱內壓增高;第三腦室膠樣囊腫腦室囊蟲也常阻塞腦脊液通道。

以往對此類疾病多采用開顱手術治療,但手術創傷大、術後反應重、併發症較多。近年來,國內外應用內鏡手術,取得較好效果。

7 適應

腦室內囊性病變內鏡手術適用於:

1.明顯的頭痛噁心嘔吐和視乳頭水腫等顱內高壓表現。

2.CT、MRI檢查示透明隔明顯增寬,或側腦室、第三腦室內有囊性病變,伴腦室擴大者。

8 禁忌症

CT或MRI檢查示透明隔稍增寬,或腦室內小囊腫,但無明顯臨牀症狀者。

9 術前準備

1.術前必須有正確的定位診斷。近年來由於影像檢查技術的進步,CT、MRI、DSA等臨牀應用日益廣泛。對病變的部位及與周圍結構的關係術前應詳加分析,以便選擇合適的手術入路,爭取獲得最好的顯露,儘可能地避開顱內重要結構,增加手術的安全性和爭取良好的效果。

2.皮膚準備,手術前1天先用肥皂及水洗淨頭部,手術當日晨剃光頭髮。也可在手術前夕剃頭。

3.手術當日晨禁食。可在手術前日晚灌腸,但有顱內壓增高時,應免去灌腸,以免引起病情突然惡化。

4.術前晚可給苯巴比妥0.1g口服,以保證安靜休息。術前1h再給苯巴比妥0.1g,阿托品0.4mg或東莨菪鹼0.3mg肌注。

5.準備好內鏡手術配套設備。

10 麻醉體位

一般採用全麻下仰臥位手術。

11 手術步驟

11.1 1.頭皮切口顱骨鑽孔

經額葉側腦室入路,多采用冠狀縫前1cm、中線旁3cm的交點處,做2.5~3cm縱切口顱骨鑽孔直徑1cm。經縱裂入路時,於右冠狀縫前1cm、中線旁1cm處,顱骨鑽孔,其內緣剛好暴露上矢狀竇的右外緣。

11.2 2.切開腦硬膜

“十”字切開硬腦膜,內鏡經側腦室置入。

11.3 3.不同囊性病變的處理

①透明隔囊腫手術:應用直徑4~6mm硬內鏡置入右側腦室內,發現囊腫後以雙極電凝打開囊壁,使其與兩側側腦室相通,再用球囊將穿孔擴大爲5~10mm的開窗。②第三腦室膠樣囊腫手術:內鏡經室間孔入第三腦室發現囊腫後,以激光或微型剪打開囊壁,吸除粘稠的囊液,然後分塊切除囊壁。③腦室囊蟲手術:體積小或遊動的囊蟲可經內鏡工作道吸出;大囊蟲或固定囊蟲吸除困難,一旦破裂,則吸出囊液,以活檢鉗取出頭節和囊膜,注意不要遺漏多發囊蟲

11.4 4.關顱

病變處理後,適量生理鹽水沖洗確認無滲血後,緩慢退出內鏡,骨孔表面敷一塊明膠海綿,嚴密縫合皮下組織及頭皮。

12 中注意要點

1.側腦室較大時,採用經額側腦室入路;側腦室不大時,可採用經縱裂入路,亦適合伴有癲癇的病人。

2.術中小的滲血通過沖洗即可終止,明顯的出血可用雙極電凝或激光止血,偶見大出血則需開顱顯微外科止血

13 術後處理

1.術後有條件時,應進行術後監護,嚴密觀察病人的意識瞳孔血壓脈搏、呼吸和體溫變化,根據病情需要每15min~1h測量觀察1次,並認真記錄。若意識逐步清醒,表示病情好轉;如長時間不清醒或者清醒後又逐漸惡化,常表示顱內有併發症,特別是顱內出血,必要時應做CT掃描,一旦證實,應及時送手術室,清除血腫,徹底止血。有嚴重腦水腫者,則應加強脫水治療。呼吸道應保持通暢,短期內不能清醒者應行氣管切開。術後應給予吸氧。

2.部分病人因腦室系統血液刺激出現發熱頭痛症狀,需腰穿放出血腦脊液

14 併發症

1.術後通常最早出現亦最嚴重的併發症是顱內出血。常見的原因是術中止血不徹底。併發顱內出血的病人,或術後遲遲不清醒,或清醒後出現淡漠、嗜睡頭痛嘔吐癲癇發作或再昏迷等。因此,術後無特殊原因長時間不清醒或意識好轉後又逐漸惡化,並出現顱內壓增高徵象如緩脈血壓升高,或出現新的神經症狀者,應引起重視,要高度警惕顱內出血的可能。有條件時應及時做CT檢查,一旦確診應立即手術清除血腫。手術愈早,後果愈好。

2.緘默、對側肢體無力,多爲暫時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