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萎縮側索硬化臨牀路徑(2016年版)

2016年版臨牀路徑 臨牀路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ī wěi suō cè suǒ yìng huà lín chuáng lù jìng (2016nián bǎn )

2 基本信息

肌萎縮側索硬化臨牀路徑(2016年版)》由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於2016年12月2日《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於實施有關病種臨牀路徑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16〕1315號)印發。

3 發佈通知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於實施有關病種臨牀路徑的通知

國衛辦醫函〔2016〕131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爲進一步推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範診療行爲,保障醫療質量與安全,我委委中華醫學會組織專家制(修)訂了一批臨牀路徑;同時,對此前印發的有關臨牀路徑進行了整理。現將上述共1010個臨牀路徑一併在中華醫學會網站(網址http://www.cma.org.cn/kjps/jsgf/)發佈,供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參考使用。請各地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指導醫療機構結合實際,細化分支路徑並組織實施。同時,要落實以下要求,進一步提高臨牀路徑管理水平和實施效果。

一、推進臨牀路徑管理與醫療質控和績效考覈相結合

要充分發揮臨牀路徑作爲醫療質量控制與管理工具的作用,實施醫療服務全程管理,同時將臨牀路徑管理有關要求納入績效考覈管理,保障醫療質量與安全。

二、推進臨牀路徑管理與醫療服務費用調整相結合

要注重研究臨牀路徑實施後醫療服務的收費情況,科學測算相關疾病醫療費用,合理控制醫療費用,進一步減輕羣衆看病就醫負擔。

三、推進臨牀路徑管理與支付方式改革相結合

通過臨牀路徑合理測算單病種付費、按疾病相關診斷組付費(即DRGs付費)等支付方式的支付標準,有效推動支付方式改革。

四、推進臨牀路徑管理與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相結合

要提高臨牀路徑實施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臨牀路徑實施效率,加強對臨牀路徑的實時管理和全面統計分析

我委將適時組織對各地臨牀路徑管理工作情況進行督導調研。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

2016年12月2日

4 臨牀路徑全文

肌萎縮側索硬化臨牀路徑(2016年版)

4.1 一、肌萎縮側索硬化臨牀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4.1.1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爲肌萎縮側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縮寫爲ALS,ICD-10:G12.2)。

4.1.2 (二)診斷依據。

根據《中國肌萎縮側索硬化診斷和治療指南》(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制訂,2012年)。

1.隱襲起病,進行性加重的病程

2.上下運動神經元共同受累的臨牀症狀及體徵

3.肌電圖檢查提示廣泛性神經源性損害

4.除外其他相關疾病

4.1.3 (三)治療方案。

根據《中國肌萎縮側索硬化診斷和治療指南》(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制訂,2012年)

本病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但對症治療可減輕患者病痛和改善生活質量

1.一般治療

吞嚥困難者須加強營養,必要時管飼餵養或經皮胃造瘻。肢體活動受限者須適當增加體療或理療。呼吸肌麻痹者須機械通氣維持呼吸。

2.藥物治療

有條件者可服用利魯唑等,也可服用B族維生素維生素E輔酶Q10等,有疼痛者服用卡馬西平加巴噴丁

3.輔助呼吸治療:根據病情可選擇無創或有創輔助呼吸治療

4.1.4 (四)標準住院日爲14–21天。

4.1.5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G12.2肌萎縮側索硬化編碼

2.具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本臨牀路徑流程實施患者

4.1.6 (六)住院期間檢查項目。

1.必需檢查項目:

(1)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

(2)肝腎功能電解質血糖、血脂、血清肌酶、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電圖肌電圖(常規、節段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測定)、頭、頸椎或腰椎MRI;

(4)腰穿腦脊液檢查:常規、生化

(5)X線胸片或胸部CT;

(6)腫瘤相關篩查:腫瘤抗原及標誌物;

(7)免疫代謝指標篩查:免疫五項、風溼三項、ANA、ENA、dsDNA、RF、VB12、葉酸免疫球蛋白補體血沉、抗“O”、 甲狀腺功能

2.選擇檢查項目:

(1)如果腫瘤標誌物升高,可選擇行相應部位的B超、CT、MRI檢查,消化鋇餐內窺鏡

(2)重金屬中毒指標;

(3)胸椎MRI;

(4)肌電圖:重複神經刺激

(5)骨穿。

4.1.7 (七)出院標準。

臨牀診斷明確,沒有需要住院治療的併發症。

4.1.8 (八)變異及原因分析

1.合併惡性腫瘤,或伴有嚴重併發症患者,轉入相應臨牀路徑診治。

2.發生呼吸肌麻痹機械通氣治療,由此延長住院時間,增加住院費用患者轉入相應臨牀路徑

4.2 二、肌萎縮側索硬化臨牀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爲肌萎縮側索硬化(ICD-10:G12.2)

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門診號:        住院號: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標準住院日:14–21天

時間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住院第3天

□    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

□    評估患者吞嚥呼吸功能

□    完善輔助檢查

□    做出初步診斷

□    初步確定治療方案(有無呼吸肌麻痹

□    完成首次病程記錄和病歷資料

□    上級醫師查房

□    肌力檢查

□    實施檢查項目並評估檢查結果

□    根據患者病情制定治療方案

□    向患者及其家屬告知病情、檢查結果及治療方案

□    主任醫師查房

□    肌力檢查

長期醫囑:

□    神經科護理常規

□    根據病情一/二級護理

□    藥物

臨時醫囑:

□    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

□    肝腎功能電解質血糖、血脂、血沉甲狀腺功能免疫五項+風溼三項、感染性疾病篩查

□    心電圖、胸片或胸部CT、頭部、頸椎或腰椎MRI

□    預約肌電圖

□    呼吸肌受累者,必要時給予機械通氣

長期醫囑:

□    神經科護理常規

□    一/二級護理

□    藥物

臨時醫囑(必要時):

□    腰穿

□    腫瘤相關篩查,免疫代謝指標篩查

□    呼吸肌受累者,必要時給予機械通氣

長期醫囑:

□    神經科護理常規

□    一/二級護理

□    藥物

臨時醫囑:

□    呼吸肌受累者,必要時給予機械通氣

□    根據腫瘤篩查結果,選擇可選擇行相應部位的B超、CT、MRI檢查,消化鋇餐內窺鏡

□    根據前面篩查結果,選擇安排骨穿

主要

護理

工作

□    觀察患者一般狀況

□    營養狀況

□    肢體、吞嚥功能評價

□    患者宣教

□    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    嚴格執行醫囑

□    肢體、吞嚥功能評價

□    患者宣教

□    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    嚴格執行醫囑

□    肢體、吞嚥功能評價

□    患者宣教

病情

變異

記錄

□無    □有,原因:

1.

2.

□無    □ 有,原因:

1.

2.

□無    □有,原因:

1.

2.

護士

簽名




醫師

簽名




時間

住院第4–6天

住院第7–13天

住院第14–21天(出院日)

□    上級醫師查房

□   □肌力檢查

□   □觀察治療後有病情有無變化

□   □通知患者及其家屬明天出院

□    向患者交待出院後注意事項,預約複診日期

□   □如果患者不能出院,在“病程記錄”中說明原因和繼續治療的方案

□    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項

□   □通知出院

□    開出院診斷書

□   □完成出院記錄

□   □告知出院後注意事項及治療方案

長期醫囑:

□    神經科護理常規

□    一/二級護理

□    藥物

臨時醫囑:

□    根據情況,可選擇重複神經刺激

□    根據情況,可選擇胸椎MRI

□    根據情況,可選擇重金屬檢測

長期醫囑:

□    神經科護理常規

□    一/二級護理

□    藥物

□    臨時醫囑:

□    複查異常化驗指標

□    輔助藥物治療

□    通知患者日出

出院醫囑:

□    出院帶藥

□    門診隨診

主要

護理

工作

□    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    嚴格執行醫囑

□    肢體、吞嚥功能評價

□    患者宣教

□    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    嚴格執行醫囑

□    肢體、吞嚥功能評價

□    患者宣教

□    出院帶藥服用指導

□    特殊護理指導

□    告知複診時間和地點

□    交待常見的藥物不良反應,囑其定期門診複診

病情

變異

記錄

□ 無    □ 有,原因:

1.

2.

□ 無    □ 有,原因:

1.

2.

□ 無    □ 有,原因:

1.

2.

護士

簽名




醫師

簽名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