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神經傳導速度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ùn dòng shén jīng chuán dǎo sù dù

2 英文參考

MNCV

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3 概述

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檢查是測定衝動在運動纖維傳導的一種方法。能直接測定運動神經興奮性傳導性。

4 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檢查

4.1 適應

判定各種原因所致周圍神經損害與單純侵犯脊髓前角細胞疾病相鑑別。適應證如下:

1.周圍神經損傷

2.周圍神經炎。

3.肌肉疾病。

4.2 禁忌

無特殊禁忌證。

4.3 準備

1.檢查前要向患者明目的和檢查方法,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

2.儀器設備準備 使用肌電圖儀,包括刺激和記錄兩部分。刺激儀採用輸出恆壓或恆流式的方波電流,脈寬爲0.5~1ms,頻率爲1Hz,使用超強強度刺激刺激電極採用直徑5~7mm的表面雙電極。記錄電極置於該神經幹所支配的肌肉表面。

4.4 方法

測定運動神經傳導速度,使用間距20~30mm的雙電極,選擇神經幹近、遠兩點做爲刺激點。記錄電極置於神經所支配的肌肉表面,測定以下參數:

(1)M波的形狀、振幅、時限、面積

(2)由刺激開始到出現誘發電位潛伏期,包括近端刺激潛伏期和遠端刺激潛伏期

(3)運動神經傳導速度

傳導速度(m/s)=

式中:S1近端刺激點至記錄點的距離

S2遠端刺激點至記錄點的距離

T1近端潛伏期

T2遠端潛伏期

4.5 判斷標準

正常的運動神經傳導速度爲50~70m/s,但因所查的神經節段、溫度及受試者的年齡、性別的不同而有差異。

4.6 操作

1)記錄電極可用針極或表面電極。使用表面電極時,須先用乙醇擦拭皮膚,塗敷電極糊,將電極用膠布固定在受檢神經支配的遠端肌肉上。刺激電極多用雙極表面電極,置於該神經的淺表位置(或運動點上)。

2)刺激電流時限宜選0.1-0.5ms,頻率1-2/s,逐漸增加刺激強度直至引起肌肉反應出現肌電位後,繼續增加刺激強度達超限刺激,此時由數字平均器直接測定從刺激開始至引出反應潛伏期誘發電位的電壓、時限(也可在攝片後再測量)。

3)每條神經均須測定2個以上端點(近端及遠端)的潛伏期,從皮表投影測量端點間的神經長度,按下列公式計算運動神經傳導速度

4)刺激點及記錄點位置的選擇

(1)正中神經刺激點鎖骨上窩Erb點、腋窩、肘部肱骨內上髁內上方、腕部橫紋正中。記錄點:拇短展肌。

(2)尺神經刺激點鎖骨上窩Erb點、腋窩、肘部肱骨內上髁與尺骨鷹嘴間、腕部掌橫紋尺側緣。記錄點:小指展肌。

(3)橈神經刺激點鎖骨上窩Erb點、腋窩、上臂外緣中部橈神經溝處、肱骨外上髁處。記錄點:肱橈肌或指總伸肌。

(4)肌皮神經刺激點鎖骨上窩Erb點、腋窩。記錄點:肱二頭肌。

(5)脛神經刺激點:膕窩中央、跟腱與內踝之間。記錄點:踇短展肌。

(6)腓總神經刺激點:膕窩外側緣、腓骨小頭下方、踝背橫紋處。記錄點:趾短伸肌。

(7)股神經刺激點:腹股溝部股動脈外緣、大腿內中下1/3交界處。記錄點:股直肌及股內側肌。

(8)面神經刺激點:耳前或耳後面神經幹處、顴骨下、下頜角或眼外眥外方。記錄點:額肌、上脣方肌或頦肌。

4.7 運動神經傳導速度參考值

正中神經:肘—腕部傳導速度60.28±5.27m/s,腕—拇短展肌潛伏期3.63±0.56ms

神經:肘—腕部傳導速度61.18±5.89m/s,腕—小指展肌潛伏期3.07±0.6ms

神經:上臂—指總伸肌傳導速度72.0±6.1m/s

腓總神經:膕窩—踝部傳導速度55.6±5.3m/s,踝—趾短伸肌潛伏期4.5±0.7ms

神經:膕窩—踝部傳導速度49.24±6.64m/s,踝—蹲短展肌潛伏期4.82±0.95ms

神經:腹股溝—股內直肌傳導速度66.7±7.4m/s

傳導速度及潛伏期改變(減慢或延長)大於正常2倍標準差者爲減慢。

4.8 注意事項

1.檢查前須測皮膚溫度,如上肢溫低於30℃時應復溫後再作檢查

2.刺激點應正確置於運動點上,檢查時應防止位置移動。

3.刺激電壓應達到超限刺激強度,避免將H波誤認爲運動反應波,並在記錄電位時,電壓放大靈敏度調節應置於合適位置。

4.距離測量要正確,上肢可用皮尺測量測量神經時前臂應屈曲15°,測量正中神經時前臂應取伸展位。測量下肢神經時可用骨盆尺,上肢近端距離亦可用骨盆測量

5.患者如有心臟疾病,應避免刺激Erb點,以免發生意外。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