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性結構性脊柱側凸臨牀路徑(2016年版)

2016年版臨牀路徑 臨牀路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ìn xíng xìng jié gòu xìng jǐ zhù cè tū lín chuáng lù jìng (2016nián bǎn )

2 基本信息

進行性結構性脊柱側凸臨牀路徑(2016年版)》由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於2016年4月19日《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於實施阿爾茨海默病等24個病種臨牀路徑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16〕401號)印發。

3 發佈通知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於實施阿爾茨海默病等24個病種臨牀路徑的通知

國衛辦醫函〔2016〕40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爲進一步推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範診療行爲,保障醫療質量與安全,我委委中華醫學會組織制定了阿爾茨海默病等24個病種的臨牀路徑(名單附後),供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在醫療質量管理工作中參考執行。上述臨牀路徑已在中華醫學會網站(網址:http://www.cma.org.cn/kjps/jsgf/) 發佈,請各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登陸網站下載,並指導醫療機構結合實際,制訂具體的臨牀路徑、細化分支路徑並組織實施。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

2016年4月19日

4 臨牀路徑全文

進行性結構脊柱側凸臨牀路徑

4.1 一、進行性結構脊柱側凸臨牀路徑標準

4.1.1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爲脊柱側凸結構性主彎在25°-45°,且進行性加重,其中以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ICD-10:M41.1)最爲常見,行支具矯正外固定術。

4.1.2 (二)診斷依據。

根據《臨牀診療常規-骨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年)。

1.病史:患者以青少年女性居多,主要以外觀畸形就診,可伴有腰背疼痛,嚴重者可影響心肺功能。需評價患者的健康狀況及性成熟度,及家族中其他人員脊柱畸形的情況。

2.體格檢查

(1)畸形情況描述:側彎類型,雙肩高度,剃刀背方向及高度,胸廓外形,腰部對稱情況,軀幹偏移,C7-S1距離,身高、坐高,脊柱活動度;

(2)病因查體:皮膚色素沉着,背部有無毛髮及囊性物,各個關節活動性,完整的神經系統查體,測量雙下肢絕對長度及相對長度,骨盆傾斜情況。

3.輔助檢查

(1)X線檢查需要拍攝站立位脊柱全長正側位像、臥位左右彎曲像。必要時加拍牽引像、支點彎曲像,腰骶部畸形拍Ferguson像。畸形部位脊柱CT及三維重建X線測量包括:端椎、頂椎、應用Cobb法測量側彎度數、椎體旋轉度的測定,Risser徵測量

(2)有神經症狀者可選擇行MRI、肌電圖或其他神經電生理檢查;必要時行脊髓造影、造影后CT等檢查,以鑑別其他如先天性、神經-肌肉源性等原因引起的脊柱側凸

4.1.3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

根據《臨牀診療指南-骨科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年)。

1.進行性結構脊柱側凸結構性主彎在25°-45°。

2.不伴有嚴重的心肺功能異常,不伴有嚴重的矢狀、冠狀平衡失代償。

3.患者願意配合治療,並可耐受支具矯形外固定。

4.1.4 (四)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進行性結構脊柱側凸,其中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疾病編碼(ICD-10:M41.1)。

2.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牀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4.1.5 (五)住院期間的檢查項目。

1.必需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尿常規+鏡檢;

(2)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2)胸部X線片、心電圖心臟彩超,肺功能檢查

(3)骨科X線檢查:站立位脊柱全長正側位像、臥位左右彎曲像、骨盆正位像;

2.根據患者病情進行:

(1)畸形部位脊柱CT掃描+三維重建

(2)MRI檢查;

(3)脊髓造影及造影后CT檢查;

(4)神經電生理檢查

4.1.6 (六)治療方案。

1.根據患者畸形情況,取模製作矯形支具,佩戴後調整,拍攝X線片。

2.起初建議3-6個月複查,後期穩定建議6-12個月複查。根據情況每6-12個月調整支具。

3.如支具治療期間,側凸仍然呈進行性加重,側凸度數>45°,建議手術治療。請參見《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臨牀路徑》。

4.1.7 (七)標準住院日:7-10天。

4.2 二、臨牀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爲進行性結構脊柱側凸(ICD-10:M41.992),行支具矯正術。

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住院號:      門診號: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標準住院日 7-10天

時間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    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

□    初步的診斷和治療方案

□    完成病歷書寫

□    完善檢查

□    上級醫師查房與評估

□    明確診斷

□    完成上級醫師查房記錄

□    進一步完善相關檢查項目

□    收集檢查結果並評估病情

□  請相關科室會診

長期醫囑:

□  骨科護理常規

□  二級護理

□  飲食:根據患者情況

□  患者既往疾病基礎用藥

臨時醫囑:

□  血常規血型、尿常規

□  凝血功能電解質、肝功能、腎功能

□  感染性疾病篩查

□  胸部X線檢查心電圖、肺功能超聲心動圖

□  站立位脊柱側位像、臥位左右彎曲像

□  全脊柱CT+三維重建

□  必要時行脊柱牽引像、支點彎曲像、Ferguson像、Stagnara像、脊髓造影、造影后CT、MRI

長期醫囑

□    骨科護理常規

□    二級護理

□    飲食:根據患者情況

□    患者既往疾病基礎用藥

臨時醫囑:

□    根據會診科室要求安排檢查

主要

護理

工作

□    入院介紹(病房環境、設施等)

□    入院護理評估

□  觀察心肺功能活動耐力

□    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    心理和生活護理

□    指導背肌功能鍛鍊

□    指導正確坐、站及行姿勢

病情

變異

記錄

□無    □有,原因:

1.

2.

□無 □有,原因:

1.

2.

護士

簽名



醫師

簽名



時間

住院第3-6天

住院第7-10天

□  上級醫師查房,決定使用外固定支具矯正

□  完成上級醫師查房記錄

□  預約支具室技師取模,製作支具

□  向患者及/或家屬交待支具保守治療目的,觀察時間及注意事項等

□    指導如何佩戴支具

□    指導佩戴支具時間

□    必要時調整支具

□    防止骨凸部位壓瘡

□  完成出院志、病案首頁、出院診斷證明書等病歷。

□    向患者交代出院後的注意事項,如複診的時間、地點,發生緊急情況時的處理等

長期醫囑:

□    骨科護理常規

□    二級護理

□    飲食:根據患者情況

臨時醫囑:

□  支具製作

出院醫囑:

□  出院帶藥

□  3-6個月後門診複查

□  不適隨診

主要護理工作

□  宣教支具揹帶注意事項

□    心理和生活護理

□  指導患者辦理出院手續

□    出院宣教

病情

變異

記錄

□無    □有,原因:

1.

2.

□無  □有,原因:

1.

2.

護士

簽名



醫師

簽名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