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交感神經阻滯術

神經外科手術 手術 交感神經疾病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ǐng jiāo gǎn shén jīng zǔ zhì shù

2 英文參考

cervical sympathecti block

6 ICD編碼

05.3101

7 關於交感神經疾病手術

交感神經手術在20世紀30~40年代曾風行一時,較常用的疾病有灼性神經痛雷諾病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等,其他如多汗症、幻肢痛、殘端痛、紅斑性肢痛症、Sudeck損傷性營養不良等亦可應用,甚至用於內臟疼痛原發性高血壓等。但通過臨牀應用後觀察,有的術後效果不能持久,有的術後療效有限,並且術後切斷的交感神經支配區皮膚乾燥營養改變,星形節切除時還遺有Horner綜合徵,故近年來臨牀應用掌握已比較嚴格,主要用於多汗症灼性神經痛雷諾病等。治療方面:傳統的開放手術顯露好,手術準確,效果比較確實。20世紀90年代,Wilkinson報告110例各類疾病採用經皮射頻熱凝法行交感神經切除術,國內外一些學者採用內鏡技術行交感神經切除,認爲這類方法有手術範圍小,住院時間短等優點。但一些評議者指出:術者應經嚴格的技術訓練,並在有豐富經驗醫師指導下進行操作爲妥。

7.1 應用解剖

交感神經低級中樞位於胸1至腰3脊髓節段側角,即中間外側柱的交感神經核。從此核發出的有髓鞘纖維,經脊髓前根出脊髓後進入位於椎旁的交感神經節,稱節前纖維或白交通支。在交感神經節處換神經元後,再進入脊神經,爲無髓鞘纖維,稱節後纖維或灰交通支,供應和支配血管平滑肌汗腺和立毛肌;另一部分節後纖維直接支配內臟腺體內臟血管(圖4.21.1-0-1)。

交感神經節又稱椎旁神經節,位於椎體旁對稱地呈縱行排列成鏈,即爲交感神經幹或稱交感神經鏈。每側共有21~24個神經節,其中頸部有上、中、下3個,胸節有11~12個,腰節3~4個,骶節4~5個。在骶部,兩側交感神經幹逐漸靠近,在尾骨處合成單個的尾神經節。與交感神經手術有關的神經節神經幹有:

頸下神經節和星狀神經節,位於頸部第7頸椎橫突基部與第1肋骨之間,在椎體的前外側。左側頸下神經節較右側者低。頸下神經節常與第1胸神經節融合而成爲星形神經節,居鎖骨動脈後方,靠近椎動脈起始部。

交感神經幹,位於椎體旁兩側,自第1肋間隙至第11肋處。

從頸下神經節往下的交感神經幹位置逐漸外移,胸1交感神經節位於第1胸椎椎體的前外側,在第1肋骨頭下方,至胸2交感神經節時,其位置已移到椎體外側面。胸交感神經節和交感幹的前面爲胸膜壁層,外側緣發出交通支形成肋間隙後界,內側緣在右側者的上方有上肋間靜脈幹,下方有奇靜脈幹,在左側者的上方有上肋間動脈,下方有主動脈胸段。每一胸交感神經節均有灰、白交通支與相應的脊神經相連接。在每一肋間隙處,神經節間相連接的後方有肋間隙的肋間動、靜脈交感幹垂直相交叉穿過。

交感神經幹(鏈)共有4~5個,全長約18cm。分別位於第1~4腰椎兩側的前外側面,在腰大肌附着點的內側。右側在下腔靜脈之後,左側在腹主動脈之後。腰1交感神經節隱蔽在主膈肌腳之下,腰4交感神經節爲髂總動脈所覆蓋。腰1~4均有節後(灰)交通支與脊神經相接,腰1~3脊神經有節前(白)纖維至相應的腰交感節。腰1~4的節後纖維並有分支至腹主動脈和髂動脈,參與形成腹下神經叢。

交感神經幹位於腰大肌內側緣的疏鬆結締組織內。

8 概述

頸交感神經阻滯術又稱星形神經節阻滯術(stellate ganglion block),目的是阻斷頭、頸和上肢的交感神經。多采用前方入路(圖4.21.1-1)。

9 適應

頸交感神經阻滯術適用於:

1.伴有上肢交感神經功能障礙的肢體難忍性疼痛,經藥物治療無效。多用於灼性神經痛,也可用於截肢後的幻肢痛、殘端痛和Sudeck損傷性營養不良等。

2.伴有血液循環功能障礙的上肢痛,如雷諾病,紅斑性肢痛和上肢血管損傷性痙攣等。

3.作爲上胸段交感神經節前纖維切斷術術前預測療效的措施。

10 禁忌症

1.有肝、腎或嚴重肺功能障礙等器質性疾病的老年病人,宜慎重考慮。

2.有普魯卡因等注射藥物過敏者。

11 術前準備

1.告訴病人阻滯術過程中出現的感覺,使之密切配合。

2.注射局部皮膚清潔消毒

12 麻醉體位

進針點用局部麻醉精神過分緊張者,靜脈內酌情注入地西泮(安定)5~10mg。

前方入路採用仰臥位或正坐位,頭部向對側旋轉45°。後方入路,病人取側臥位,患側在上。

13 手術步驟

13.1 1.前方入路

(1)進針點,在胸鎖乳突肌後緣與鎖骨上3~3.5cm相交處(圖4.21.1-2A)。

(2)進針時,用左手示指將胸鎖乳突肌和頸動脈向前推開,在指尖處用0.5%普魯卡因作皮丘,再以22號10cm長的腰椎穿刺針經皮丘垂直刺入,直達第6頸椎橫突;將針退回少許再改向內下刺入直抵椎體外側,回吸無血液、空氣或腦脊液時,即達星形神經節處(圖4.21.1-2B)。

(3)將1%普魯卡因10ml,於1min內緩慢注入,觀察5~10min,如未出現Horner綜合徵,可稍移動針頭,再注入普魯卡因5~10ml。如出現Horner綜合徵,說明星形神經節已被阻滯,此時病人可感到患肢發熱疼痛減輕,患肢出現潮紅、溫度上升、橈動脈搏動明顯、有力,阻滯側乾燥無汗

13.2 2.後方入路

(1)進針點在第7頸椎棘突外側4cm處,用0.5%普魯卡因做皮丘。

(2)用20或22號腰椎穿刺針由皮丘處刺入,進針方向與脊柱矢狀面成15°角。刺入4cm左右時可觸及橫突,將針退出少許,向上或向下越過橫突,繼續深入2cm許,即可抵頸椎椎體旁的星形神經節。回吸注射器內無血、空氣或腦脊液後,即可緩慢注入1%普魯卡因10~15ml,觀察有無Horner綜合徵出現和患側上肢血管擴張情況(圖4.21.1-3)。

14 中注意要點

1.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以避免注射和封閉局部發生感染

2.局部進針點和進針方向要準確,以免損傷附近主要結構

3.注射時應注意病人血壓脈搏和臉色,並應詢問病人有無不適,如有虛脫休克等現象,應立即停止,並予對症處理。

4.注射完畢,應觀察有無交感神經阻滯表現,如未見阻滯表現,說明穿刺部位不準確,應另換方向,重新穿刺。每次注射總量不宜超過15ml。

15 術後處理

注意觀察生命體徵,有症狀和體徵者,及時對症處理。

16 併發症

局部感染:出現感染徵象,及早處理。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