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肛門直腸黏膜及內括約肌切除術

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手術名稱

經肛門肌切除術

3 分類

小兒外科/結腸疾病的手術/先天性巨結腸的手術/直腸後壁括約肌切除術

4 ICD編碼

48.69

5 概述

經肛門肌切除術用於直腸後壁括約肌切除術治療。 先天性巨結腸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發育畸形,系由於結腸遠端某一腸段缺乏神經節細胞,導致腸管痙攣,痙攣腸段正常蠕動消失,形成功能腸梗阻,梗阻近端腸管擴張、肥厚。痙攣腸管長短不等,有時僅數釐米,有時波及整個結腸,甚至部分小腸。後者臨牀症狀嚴重,治療也較複雜。最常見的類型爲乙狀結腸以下爲痙攣段,靠近痙攣腸段的近端腸管漸漸擴張,直至擴張段稱爲移行段。該段腸管內也缺乏神經節細胞。擴張段腸管肌層肥厚,黏膜層發生慢性炎症,甚至可以形成潰瘍,肌間叢及黏膜下叢神經節細胞變性、稀少。隨就診年齡不同,擴張段的長度也不一致,然後漸漸過渡至正常腸段。

先天性巨結腸手術的要點就是要根據以上病理變化的特點,切除痙攣腸段、移行段及部分不能恢復正常功能的擴張腸段。

6 適應

經肛門肌切除術因不經過腹腔,不行腸切除吻合損傷較小,僅適合於短段巨結腸,或在其他根治性手術後遺留內括約肌症狀羣時作爲一個輔助的治療措施。針對這一手術後仍有部分病兒不能恢復自主排便,故有的學者認爲無神經節細胞結腸診斷後均應行根治性手術,但此點目前仍有爭論。

7 禁忌症

先天性巨結腸症痙攣腸段較長時,單純切開內括約肌及部分切除直腸後壁的平滑肌達不到根治效果,故不適用。本術式也不適合於作爲根治性手術前的臨時治療措施,因一旦失敗,骶前間發生嚴重粘連,將給直腸後拖出術帶來巨大困難。

8 手術步驟

1.病兒截石位,臀部墊高,會陰部以0.5%碘伏消毒

2.擴肛  肛門以牽開器牽開。

3.切口  在齒狀線上方0.5cm處做橫切口,切開直腸黏膜,以牽引線向上牽開直腸黏膜,顯露直腸後壁及肛門內括約肌(圖12.13.1.4.2-1A)。

4.以電刀縱行切除1cm寬、5cm長之一條肛門內括約肌直腸後壁肌層。

5.然後直腸黏膜復位,以4-0可吸收縫線或2-0絲線間斷縫合(圖12.13.1.4.2-1B、C)。

9 併發症

復發症狀羣:據報道由於術中切除的直腸後壁肌層及肛門內括約肌的範圍難以掌握,術後局部發生粘連,致使有一部分病例術後便祕症狀復發,應及時予以擴肛治療,如療效不好時應改行根治性手術。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