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藻門

生物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è zǎo mén

2 英文參考

Phaeophyta

3 註解

4 褐藻門分類分佈

褐藻門(Phaeophyta)約有250屬,1500種。除少數屬種生活於淡水中外,絕大部分海產,營固着生活,是海底森林的主要成分。根據它們的世代交替的有無和類型,一般分爲3個綱,即等世代綱(Isogeneratae)、不等世代綱(Heterogeneratae)和無孢子綱(Cyclosporae)。

5 褐藻門的主要特徵

褐藻門藻類植物中較高級的一個類羣。褐藻植物體均爲多細胞體。簡單的是由單列細胞組成的分枝絲狀體;進化的種類,有類似根、莖、葉的分化,其內部構造有表皮、皮層和髓部組織的分化,甚至有類似篩管的構造。細胞壁分兩層,內層由纖維素組成,外層由褐藻膠組成。載色體1至多數,粒狀或小盤狀,含葉綠素a和c、胡蘿蔔素及數種葉黃素(主要是墨角藻黃素)。由於葉黃素的含量超過別的色素,故藻體呈黃褐色或深褐色。貯藏物質爲褐藻澱粉(laminarin)、甘露醇(mannitol)和脂類等。有的種類如海帶細胞內含有大量碘。

大多數褐藻的生活史中,都有明顯的世代交替現象,有同型世代交替和異型世代交替。同型世代交替孢子體與配子體的形狀大小相似,如水雲屬(Ectocarpus);異型世代交替孢子體和配子體的形狀大小差異很大,多數種類是孢子體較發達,如海帶。少數是配子體較發達,如萱藻屬(Scytosiphon)。

6 褐藻門的繁殖

有些種類以斷裂方式進行營養繁殖無性生殖產生遊動孢子和不動孢子有性生殖同配、異配或卵式生殖。遊動孢子和配子都具有側生的兩條不等長的鞭毛

7 褐藻門的代表植物

水雲屬(Ectocarpus)屬於等世代綱水雲目。藻體由單列細胞組成的絲狀體,植物體分上下兩部分,下部匍匐部,細胞單列,不規則的假根狀附生在其他物體上。直立部絲狀,具有繁茂的分枝。細胞單核,有少數帶狀或多數盤形的載色體。水雲屬的配子體與孢子體形態構造相同,爲明顯的同形世代交替植物。水雲的無性生殖器有單室孢子囊和多室孢子囊兩種,都發生於側生小枝的頂端細胞上。有性生殖時,多室配子囊在配子體的側生小枝的頂端細胞上形成。來自不同藻體的兩個配子的大小基本相同,互相結合成合子合子立即萌發,形成二倍體孢子體植物,與配子體植物在形態結構相似

海帶屬(Laminaria)屬於不等世代海帶目。孢子體大,長達1~4米,分固着器、柄和帶片三部分。固着器呈分枝的根狀,把個體固定於岩石等基物上;柄粗短呈葉柄狀;帶片扁平,無中脈,是人們食用的部分。柄和帶片組織均分化爲表皮、皮層和髓3個部分。髓部中央有篩管狀的喇叭絲,具有輸導有機養料的功能孢子體成熟時,在帶片的兩面叢生許多棒狀的遊動孢子囊,囊內的孢子細胞減數分裂及多次普通分裂產生很多單倍的側生雙鞭毛的遊動孢子。遊動孢子萌發後,分別形成體型很小的雌、雄配子體。雄配子體產生具精子精子囊;雌配子體產生具卵細胞卵囊。卵成熟後逸出,在母體外與精子結合,合子即萌發成幼小孢子體(新的海帶)。這樣的生活史稱異型世代交替海帶(L.japonica)是經濟褐藻,原分佈於蘇聯遠東地區、日本和朝鮮北部,現不僅在我國渤海灣地區,在浙江舟山地區和江蘇、福建、廣東等省沿海也有大量栽培

鹿角菜屬(Pelvetia)屬於無孢子綱。藻體褐色,高約6-15cm,基部爲固着器,是圓錐形的盤狀體,中間爲扁圓柱狀短柄,上部爲二叉狀分枝。

鹿角菜的植物體是二倍體生殖時在枝頂端形成生殖託(receptacle),生殖託有柄呈長角果狀,表面有明顯的結癤狀突起,突起處有一開口的腔,叫生殖窩(conceptacle),裏面產生雌、雄生殖器官-卵囊和精囊。卵囊是單細胞,經過減數分裂,最後發育成兩個卵;精囊也是單細胞,先進行一次減數分裂,再進行多次有絲分裂,形成多數精子成熟精子和卵結合後發育二倍體的植物。

褐藻中除海帶鹿角菜外,昆布(Ecklonia hornem)、裙帶菜(Undaria pinnatifida)、羊棲菜(Sargassum fusiforme)等均可食用和藥用;馬尾藻屬(Sargassum)植物可作飼料或肥料。此外,還可從馬尾藻等褐藻中提取褐藻膠、甘露醇、碘、氯化鉀、褐藻澱粉等食品或醫藥工業原料。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