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醫隨筆》

清 周學海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血痹瘧母合論

《金匱》論血痹曰∶尊榮人,骨弱,肌豐盛,重因疲勞,汗出而臥,不時動搖,如被微遂得之。此即《內經》所謂厥逆、顛疾僕擊偏枯,肥貴人則膏粱之疾也。蓋尊榮肥盛,是素木氣虛血滯之質矣。疲勞汗出,則氣傷津耗,氣不足以運血,津不足以載血矣。而又繼以坐臥不動,加被微風,血行遂不得反其故道,而爲之凝澀矣。凡氣怯津虛之人,忽遇勞倦,即氣血沸騰,旋復靜息,即氣血澄凝,忽駛忽停,失其常度,即不得反其故道,而瘀痹作矣。尊榮豐盛,不過爲氣虛血滯立影,其實農工力食之人,年歲稍高,即多此證。爲其汗出衣薄,風寒屢襲而不已也。瘧疾日久,多成瘧母者,即血之所積而痹也。大寒大熱,二氣迭乘,寒至即周身血液爲之結澀,熱至即周身血液爲之奔駛。脈絡之中必有推蕩不盡之渣滓,前血未淨,續來之血,行至此處,必有所掛,積之日久,而塊成矣。此即血痹之機括也。但血痹之證,散在周身脈絡之中,而瘧母則結聚於內膜之一處。要其痹,皆在經脈絡膜,而不在腸胃,故治之總宜紅花、蟲,曲折搜剔,不宜大黃芒硝之直下而迅掃也。吾每於力食之人,患偏廢、注痛者,率以補氣破血施之,瘧母則兼化冷痰,其奏效皆甚捷。此即從仲景鱉甲、蟲、抵當化瘀諸方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