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熱吐血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fēng rè tǔ xuè

2 英文參考

anemopyretic hemoptysi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風熱吐血爲病證名[1]。指風熱損肺所致的吐血[1]。《金匱翼·諸血統論》:“風熱吐血:風,陽邪也;熱,火氣也。併入絡中,則血溢絡外。其證乍寒乍熱咳嗽口乾煩躁者是也。宜以辛涼入血之藥治之。”方如《太平聖惠方荊芥地黃湯、《聖濟總錄荊芥散[1]

參見外感吐血吐血

外感吐血爲病證名[2]。指內有積熱,而又外感風寒(或風熱)所致的吐血[2]。《症因脈治》卷二:“外感吐血之因,內有積熱,諸經火盛,外有風寒,束其肌表,血絡熱甚,不得外越,妄行上衝。”因風熱者,兼見發熱頭痛鼻幹口燥,或有咳嗽脈象浮數[2]。用桑杏湯藕節茅根之類;因風寒者,兼見發熱惡寒頭痛無汗[2]。宜清疏營衛,表散風寒[2]。用羌活沖和湯加減;若表邪已解,仍吐血發熱目痛不眠,爲陽明邪熱,宜用幹葛石膏湯犀角地黃丸等方[2]。亦有寒邪鬱於經絡[2]

吐血爲病證名[3]。見《金匱要略·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並治》。指血從口吐出,無明顯嘔惡及咳嗽[3]。亦有泛指血從口吐出者[3]。甚者可傾盆盈碗[3]。多因酒熱辛肥,鬱怒憂思,勞欲體虛等導致胃熱壅盛肝鬱化火,或心脾氣虛,血失統御而成[3]。亦有因外感引動者[3]吐血外感吐血內傷吐血陰虛吐血勞心吐血、勞傷吐血氣鬱吐血蓄熱吐血傷胃吐血傷酒吐血等命名[3]。本證包括上消化道出血嘔血呼吸系統出血[3]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5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18.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0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