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癰·溼熱下注證

子癰 中醫證名 中醫男科 男性前陰病 中醫學 中醫外科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ǐ yōng ·shī rè xià zhù zhèng

2 英文參考

testicular abscess with pattern of dampness-heat diffusing downward[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定義

子癰·溼熱下注證(testicular abscess with pattern of dampness-heat diffusing downward)是指溼熱下注,以睾丸附睾腫大疼痛陰囊皮膚紅腫,皺摺消失,焮熱疼痛少腹抽痛,膿腫形成時,按之應指,伴有惡寒發熱舌苔黃膩,脈滑數爲常見症的子癰證候[1]

4 症狀

多見於成人。皋丸或附睾腫大疼痛陰囊皮膚紅腫,皺紋消失,掀熱疼痛少腹抽痛,局部壓痛明顯,膿腫形成時,按之應指;伴惡寒發熱;苔黃膩,脈滑數。

5 辨證分析

溼熱下注腎子氣血壅阻,經絡不暢,故見睾丸附睾腫大疼痛陰囊皮膚紅腫,皺紋消失,掀熱疼痛少腹抽痛,局部壓痛明顯;熱盛肉腐,則局部形成膿腫,按之應指正邪相爭營衛不和,故見惡寒發熱;苔黃膩、脈滑數爲溼熱之象。

7 方藥治療

子癰·溼熱下注證可用枸橘湯龍膽瀉肝湯加減疼痛劇烈者,加延胡索金鈴子;已成膿者,加透膿散

8 關於子癰

子癰(testicular abscess;epididy mitis and orchitis)爲病名[2]。出自《外科證治全生集》卷一。是指以腎子腫痛爲主要表現的急性化膿性疾病[2]。爲皋丸及附睾感染性疾病。中醫稱皋丸和附皋爲腎子,故以名之。子癰急性子癰慢性子癰,兩者都有睾丸或附皋腫脹疼痛的特點。臨牀表現以一側或雙側睾丸附睾急性腫痛、拒按爲特徵。急性子癰急性發病,睾丸或附皋紅腫熱痛,並伴有全身熱證表現;慢性子癰多繼發於急性子癰後,或併發於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精囊炎,僅表現爲睾丸或附皋的硬結,微痛或微脹,輕度觸痛等。

外科全生集》:“子癰腎子作痛而不升上,外觀紅色者是也。遲則成患,潰爛致命;其未成膿者,用枸橘湯一服即愈。”

子癰相當於西醫的急、慢性附睾炎睾丸炎[2]。(包括腮腺炎性皋丸炎)。

詳見子癰條。

9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0.

治療子癰·溼熱下注證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