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梨子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āng lí zǐ

2 拼音名

Zhānɡ Lí Zǐ

3 別名

樟梨香樟子、樟樹梨

4 來源

藥材基源:爲樟科植物樟的病態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nnamomum camphora(L.) Presl[Laurus camphora L.]

採收和儲藏:秋冬季摘取或拾取自落果梨,除去果梗,曬乾

5 形態

樟,常綠喬木,高20-30m。樹皮灰褐色或黃褐色,縱裂;小枝淡褐色,光滑;枝和葉均有樟腦味。葉互生,革質,卵狀橢圓形以至卵形,長6-12cm,寬3-6cm,先端漸尖,基部鈍或闊楔形,全緣或呈波狀,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灰綠色或粉白色,無毛,幼葉淡紅色,脈在基部以上3出,脈腋內有隆起的腺體;葉柄長2-3cm。圓錐花序腋生;花小,綠白色或淡黃色,長約2mm;花被6裂,橢圓形,長約2mm,內面密生細柔毛;能育雄蕊9,花葯4室;子房卵形,光滑無毛,花柱短;柱頭頭狀。核果球形,寬約1cm,熟時紫黑色,基部爲宿存、擴大的花被管所包圍。花期4-6月。果期8-11月。

6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栽培或野生於河旁,或生於較爲溼潤的平地。

資源分佈分佈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江蘇、浙江、安徽、福建、臺灣、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7 性狀

性狀鑑別 果實呈不規則圓球形,直徑0.5-1.4cm,表面土黃色,有黃色粉末,凹凸不平,基部具果梗痕或殘存果梗。質堅硬,砸碎後斷面紅棕色,無種子及核。有特異芳香氣,味辛、微澀。

8 炮製

原藥用清水快洗,撈起,曬乾,揀去雜質,篩去灰屑。用時搗碎。

9 性味

辛;溫

10 歸經

胃;肝經

11 功能主治

健胃溫中;理氣止痛。主胃寒脘腹疼痛;食滯腹脹嘔吐腹瀉;瘡腫

12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外用:適量,磨汁塗患處。

13 各家論述

《綱目拾遺》:"樟梨,即樟樹子也,出處州府遂昌縣福羅塢仙人壩周公園,大者爲貴,小者次之。雲可治心胃疼痛,服之立效,即香樟子也,較他處者略大。葉南郊自處州回,詢以樟梨,據云,此非子,乃千年樟樹所結於枝丫間者,如瘤然,以形似梨,故名之,然則此乃樟瘤也。然與予所見又不類,姑並存其說,以俟再考焉。"

14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