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旋轉成形術

手術 先天性長骨缺損的手術治療 骨科手術 先天性畸形手術 先天性股骨缺損(股骨近端侷限性缺損)的手術治療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à zhī xuán zhuǎn chéng xíng shù

2 英文參考

rotationplasty of the lower limb

3 手術名稱

下肢旋轉成形術

4 別名

Van Nes旋轉成形術;Van Nes rotationplasty

5 分類

骨科/先天畸形手術/先天長骨缺損的手術治療/先天股骨缺損(股骨近端侷限性缺損)的手術治療

6 ICD編碼

78.4508

7 概述

下肢旋轉成形術用於先天股骨缺損(股骨近端侷限性缺損)的手術治療。先天股骨缺損爲少見畸形,有完全缺損及部分缺損之分,後者較前者多見,且以發生股骨近端者最常見,稱股骨近端侷限性缺損(proximal femoral focal deficiency,PFFD)。

常採用Aitken的四型分類法(圖3.19.6.4.1-0-1)。Ⅰ型髖關節已形成,早期X線片顯示股骨頸缺損,股骨短縮;Ⅱ型股骨發育不完全,股骨近端缺損更明顯,股骨股骨頭之間假關節形成;Ⅲ型股骨頭缺損,髖臼變淺,股骨近端很小;Ⅳ型股骨頭和髖臼缺如,股骨幹缺損更爲明顯。

本病的治療應根據畸形的不同類型和具體情況決定。多數病人沒有進行重建手術的適應證。多數學者認爲,對雙側PFFD病人,最好不進行手術,因爲這些病人不用義肢尚能較好行走。

多數病人無做肢體延長術的指徵,僅在某些選擇病例考慮採用。1981年Herring和Coleman提出,先天畸形的病人,單個長骨最大延長量爲10~12cm,結合對側做肢體短縮術,其肢體等長術的最大矯正量爲17cm。他們認爲,肢體延長僅在預計患側股骨能達健側正常股骨長度的60%以上或短縮17cm以下才能進行。同時,應具有穩定髖關節和穩定的蹠行足。不管採用什麼方法進行肢體延長,均有很大的困難,經常有膝關節和髖關發生脫位的危險。若肢體不等長在12~14cm,可在8~9歲和12~13歲分二期進行延長。並根據預測,適時做健側骨骺融合術。

在決定治療時,考慮穩定髖關節是重要的。Ⅰ型和Ⅱ型均具有股骨頭及髖臼。許多學者主張手術建立股骨頭與股骨的連續性,因股骨近端短小,技術上常有困難,故手術宜推遲到股骨頭和股骨近側幹骺端骨化完好時進行。部分病人,股骨過短而同時行膝關節融合術以建立“單骨腿”(one-bone leg),使有更好的骨骼槓桿(圖3.19.6.4.1-0-2)。

畸形嚴重的Ⅲ、Ⅳ型,沒有形成股骨頭和髖臼,多不主張做髖關重建術。但King主張做髂股融合術,同時行Chiari骨盆內移截骨以提供容納短小的股骨殘端的骨牀(圖3.19.6.4.1-0-3)。髂股融合後讓膝關節承擔“髖關節”功能膝關節完全伸直時相當於“髖關節”屈曲90°以滿足坐位需要膝關節屈曲90°時相當於“髖關節”伸直位以便行走。本法雖可消除髖關節的不穩定性,但可嚴重限制肢體的活動度。膝關節僅能完成伸屈活動,但髂股融合後其髖關節的旋轉及外展動度喪失。

爲改善不能做肢體延長的單側肢體嚴重短縮的PFFD的患肢功能,可採用下肢旋轉成形術,又叫Van Nes旋轉成形術。手術將下肢向外旋轉180°,同時做膝關節融合術,踝關節置於腱側膝關節同一平面,利用踝關節作爲義肢內的“膝關節”行使其功能。踝關節蹠屈時等於“膝關節”伸直,而踝關節背屈則爲“膝關節”屈曲。

8 適應

下肢旋轉成形術適用於:

1.單側嚴重股骨缺損不能進行股骨延長者。

2.具有適當的髖關穩定性和良好的踝關節活動功能,踝關節活動度最少達90°。

3.手術年齡  2歲即可進行。早期手術能保留較好的足踝部的活動度,且截骨容易癒合。爲避免隨生長而喪失已糾正的旋轉度數,有作者主張直到12歲才做此手術。

9 禁忌症

1.雙側PFFD或單側股骨缺損不嚴重者。

2.足踝部畸形嚴重、踝關節活動障礙者。

10 術前準備

術前必須向病人及其父母解釋兩個問題:一是旋轉成形術後患側足尖朝向後方的意義和作用,以免造成心理上的負擔和誤解;二是術後隨年齡增長,旋轉角度可能有減小趨勢,有可能要再次做旋轉截骨術。

11 麻醉體位

全麻或基礎加硬膜外麻醉

仰臥位,患側骶臀部稍墊高。患肢從足趾至髂部均進行消毒鋪單。

12 手術步驟

12.1 1.切口

膝關節的近端外側開始,向遠側跨過膝關節,沿脛骨嵴向遠側延伸(圖3.19.6.4.1-1)。

12.2 2.顯露遊離膝關節及神經血管

向內、外側分離皮瓣顯露膝關節囊和髕韌帶,橫行切斷髕韌帶膝關節囊,充分暴露膝關節。切斷側副韌帶、交叉韌帶和前、內、外側關節囊。切斷內收肌使股動脈能向前旋轉,向後遊離股動脈至膕動脈平面。切斷內側膕繩肌止點。在外側仔細遊離並保護腓總神經(如存在腓骨缺損,腓總神經與腓骨上端的關係有變異)。切開後方關節囊小腿三頭肌的附麗點。至此,在股骨脛骨間僅保留皮膚、皮下組織神經血管束的連續性(圖3.19.6.4.1-2)。

12.3 3.下肢旋轉成形

用骨刀或氣鋸自脛骨近端骨骺平面去除關節軟骨,注意損傷骺板。如需短縮肢體,用同法去除股骨遠端骨骺和骺板。自股骨遠端打入1枚髓內針,自近端穿出再反向打進脛骨,在這過程中,外旋脛骨使腓總神經鬆弛,並使股、膕動、靜脈從內收肌裂孔向前方移位(圖3.19.6.4.1-3)。如肢體旋轉不夠滿意,可在脛骨中段再做截骨,並切斷腓骨。如需進一步短縮肢體,可在脛骨幹截骨時完成。外旋脛骨遠端,使肢體向外共旋轉180°、足尖朝後(圖3.19.6.4.1-4)。脛骨截骨處仍以該枚髓內針固定(圖3.19.6.4.1-5)。

12.4 4.縫合

沖洗傷口,徹底止血,分層縫合,傷口內放負壓吸引。

13 中注意要點

注意遊離和保護股、膕動脈和腓總神經。下肢旋轉成形時,如旋轉後股、膕動、靜脈的扭曲過大,足背動脈搏動未能觸及,可通過膝關節截骨平面,減少旋轉度數,直至血管壓迫體徵消失爲止。

14 術後處理

1.單側髖“人”字石膏保持肢體於旋轉位置。如術中因血管扭曲過大而減少了旋轉度數,術後可分期手法逐漸旋轉,每次均更換髖“人”字石膏,直至旋轉180°爲止,石膏固定至骨癒合。

2.截骨部位癒合後,配帶義肢負重。

15 併發症

1.神經血管損傷

2.年幼病兒做此手術,術後隨年齡增長其旋轉矯正的度數有可能減小,必要時可再次做旋轉截骨矯正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