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諸蟲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ǎo ér zhū chóng

2 英文參考

infantile parasitic disease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小兒諸蟲爲病證名[1]。小兒腸寄生蟲病,以蛔蟲、蟯蟲、薑片蟲、絛蟲鉤蟲爲多見,尤以蛔蟲蟯蟲病發病更爲普遍[1]。這些腸道寄生蟲病,輕者影響小兒生長發育,重者可危及生命[1]。因小兒接觸污染環境機會多,蟲卵通過食物或蚴蟲接觸皮膚而侵入兒體[1]。小兒臟腑柔弱,易爲諸蟲寄居生長,影響脾胃的正常運化功能[1]。《小兒藥證直訣蟲痛:“面㿠白,心腹痛,口中沫及清水出,發痛有時。”並伴有食慾不振或嗜異大便不調或稀或幹[1]。日久則脾胃俱虛,影響水谷攝取,四肢百骸無以營養,故見氣促,神疲浮腫心悸氣血不足的病象[1]脾虛則肝旺,可見煩躁易怒,睡中咬牙[1]。治療一般以驅蟲爲主,如久病脾胃已傷,驅蟲後當及時健脾以恢復脾胃功能[1]。如脾虛氣血生化之源不足,導致氣血虛弱者,當益氣養血,待病情轉好後,再予驅蟲,必要時驅蟲補益藥同時並進[1]

絛蟲病鉤蟲病蛔蟲病

絛蟲病爲病名[2]。由生食豬、牛、魚肉引起[2]絛蟲長盈丈,節片構成,寄生小腸內,絛蟲尾端節片常脫落後隨大便排出,長寸許,故又叫寸白蟲[2]。《太平聖惠方》:“其蟲發動,則傷人臟腑,飲食不成肌膚。”輕者無自覺症狀,較重者全腹疼痛,食慾異常等;並可出現脾失運化,肝失疏泄等[2]。治宜驅蟲,可用檳榔蕪荑、苦楝根皮、鶴蝨雷丸石榴皮南瓜子貫衆等;調理脾胃,可用異功散麥芽枳實[2]

鉤蟲病爲病名[3]。又名黃胖病黃胖黃腫食勞疸黃[3]。由小兒赤腳或坐地,皮膚觸及鉤蟲絲狀蚴後,進入體中引起[3]成蟲寄生小腸內吸血,以面黃浮腫,全身無力等氣血虛弱脾虛溼困爲主症[3]。治療以驅蟲爲主,配合調理脾胃[3]驅蟲可選用貫衆榧子,苦楝根皮,土荊芥檳榔等;調理脾胃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氣血虛弱者,用十全大補丸[3]。並可用《串雅內編加味綠礬丸[3]

蛔蟲病爲病名[4]蛔蟲又名蚘、長蟲、蚘蟲[4]。狀如蚯蚓寄生小腸[4]。靜止時無自覺症狀[4]。在初期或有發熱咳嗽[4]。腸蛔蟲病時,可有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胃部不適,流涎腹痛,易激怒,夢驚,夜間磨牙,鼻癢,偶有驚厥等症[4]蛔蟲具有一種鑽入各種孔道的特性,當腸內發生某些對蛔蟲生活不良的條件時,其活動能力增加,擾動時腹痛陣發,如蟲多可引起腸梗阻,竄入膽道,可引起膽道蛔蟲症。治療以驅蛔蟲爲主[4]。宜用烏梅丸膽道蛔蟲症,治宜先安後驅;腸梗阻則應配合通利腑氣,當蛔蟲驅去以後,再予健脾[4]驅蟲使君子、苦楝根皮等;健脾異功散加減[4]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2.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19.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46.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21.

治療小兒諸蟲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