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痿病

疾病 中醫病證名 中醫診斷學 中醫兒科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ǎo ér wěi bìng

2 英文參考

flaccidity syndrome in childre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infantile flaccidity[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3 概述

小兒痿證爲病證名[1]

中醫藥學名詞》(2004):小兒痿證(flaccidity syndrome in children[2])是指發生於小兒的痿病[2]

中醫藥學名詞》(2010):小兒痿證(infantile flaccidity[3])是指發生於小兒的以四肢筋脈弛緩,軟弱無力,日久不用,漸至肌肉萎縮,不能隨意運動爲主要表現的疾病[3]

4 症狀

小兒四肢軟弱,無力以任地握物的病證[3]。初起發熱,或不發熱而見四肢或左或右,或上或下,逐漸無力,麻木痿弱,不能舉動,肌肉日見消瘦。病重者,患病部位運動功能全部喪失。

5 病因病機

小兒罹患本證,有因熱病之後,氣液兩虧,肺熱葉焦而肌膚筋脈失於潤養,或溫熱燻蒸陽明宗筋弛緩,不能約束筋骨而致者;亦有因於先天稟賦不足,肝腎虧虛而致者[3]小兒麻痹後遺症、小兒肌營養不良等病,均屬痿證範疇[3]

6 治療

治療法則,《內經》謂“獨取陽明”,朱丹溪主“瀉南補北[4]。此外,尚有清熱潤燥、清熱燥溼滋陰養血、補益肝腎、益氣健脾化痰行瘀消導等,並可結合鍼灸推拿[4]鍼灸:上肢取合谷曲池肩髃;下肢取足三裏承山陽陵泉環跳。本病可見於中樞或周圍神經肌肉內分泌及其他系統的多種器質性或功能性疾患[4]

7 辨證論治

溼熱阻滯者,宜清熱利溼舒筋活絡,用二妙散當歸牛膝龜板防己萆薢

肺熱津傷者,宜清熱生津,用清燥救肺湯加減。腎虧者,宜益腎清熱,用虎潛丸

8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5.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56.

治療小兒痿病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