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臍風散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中成藥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ǎo ér qí fēng sǎn

2 概述

小兒臍風散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兩首。《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記載有此中成藥的部頒標準。

3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之小兒臍風散

小兒臍風散即《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記載的臍風散[1][2]

3.1 別名

小兒臍風散[2]

3.2 組成

皁角、全蠍各60g,大黃120g,當歸18g[2]

3.3 製法

上藥爲細末,兌入牛黃3g,硃砂面330g,巴豆霜6g;再研細和勻[2]

3.4 用法用量

每服0.06g[2]

3.5 功能主治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之小兒臍風散用於初生兒未食乳前,作開口藥;並能預防臍風;並治宿食停水,嘔吐涎沫,腹脹腹痛[2]

4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方之小兒臍風散

4.1 方名

小兒臍風散

4.2 組成

牙皁4兩,大黃4兩,巴豆霜2錢,當歸6錢,全蠍2兩,硇砂(炙)2錢,硃砂11兩,牛黃1錢。

4.3 功效主治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方之小兒臍風散功在鎮驚驅風,清熱化痰。主治初生小兒,腸胃不清,痰盛身燒,臍帶受風,啼哭不止。

4.4 用法用量

每服2釐,溫開水衝下。

4.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過羅,再兌大赤金80張,每包2釐。

5 中藥部頒標準

5.1 拼音名

Xiao'er Qifeng San

5.2 標準編號

WS3-B-0893-91

5.3 處方

全蠍 60g 豬牙皁 120g 大黃 120g 當歸 18g 巴豆霜 6g 硇砂(炙) 6g 硃砂 330g 牛黃 3g

5.4 製法

以上八味,除硇砂牛黃外,硃砂水飛或粉碎成極細粉;其餘全蠍五味粉碎成細粉,將硇砂牛黃研細,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即得。

5.5 性狀

本品爲硃紅色的粉末;氣微,味苦、辛。

5.6 鑑別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草酸簇晶大,直徑60~ 140μm。薄壁細胞紡錘形,壁略厚,有極微細的斜向交錯紋理。不規則細小顆粒暗棕紅色,有光澤,邊緣暗黑色。纖維束淡黃色,周圍細胞草酸鈣方晶及少數簇晶,形成晶纖維,常伴有類方形厚壁細胞。體壁碎片淡黃色至黃色,有網狀紋理及圓形 毛窩,有時可見棕褐色剛毛。

5.7 含量測定

取本品經 0. 22g,精密稱定,置 250ml燒瓶中,加硫酸10ml與硝酸鉀 1. 5g ,加熱使硃砂溶解,放冷,小心加 1%硝酸溶液50ml,搖勻,再放冷後,滴加 1 %高錳酸鉀溶液至顯粉紅色( 2分鐘內不消失爲度),再滴加 2%硫酸亞鐵溶液至紅色消失後,加硫酸鐵銨指示液 2ml,用硫氰酸銨液(0.1mol/L)滴定,即得。每 1ml的硫氰酸銨液(0.1mol/L)相當於 11.63mg的 HgS。 本品含硃砂按 HgS計算,應爲42.3~54.8%。

5.8 檢查

應符合散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10頁)。

5.9 功能與主治

清熱驅風,鎮驚祛痰。用於初生小兒胎火內熱引起的睡臥易驚,啼哭不安,身熱面赤咳嗽痰多,大便不通驚風抽搐

5.10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0. 075g?

5.11 注意

本品含毒性藥,按量服用,不宜多服。

5.12 規格

每袋重 0. 15g

5.13 貯藏

密封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2.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5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