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頭煎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ū tóu jiān wán

2 聖濟總錄》卷一八六

2.1 方名

烏頭煎丸

2.2 組成

烏頭半斤(不去皮尖,水浸3兩宿),天麻1兩,巴戟天去心)半兩,海桐皮(銼)1兩,補骨脂(炒)半兩,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兩半,肉豆蔻(去殼)半兩,茴香子(炒)1兩,萆薢半兩,木香1兩,石斛(去苗)半兩,沉香(銼)1兩,大棗15個(爛煮,去皮及核入膏中)。

2.3 功效

補壯筋骨。

2.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鹽湯送下。

2.5 製備方法

先用黑豆半升煮烏頭,以豆熟爲度,取出切作片子,焙乾,用青鹽2兩炒令黃色,去鹽,搗爲細末;以醇酒2升,先煖酒令滾沸,次下烏頭,熬成膏然後以諸藥焙乾,搗羅爲末,並棗膏入膏內,和納得所爲丸,如梧桐子大。

3 蘇沈良方》卷二

3.1 方名

烏頭煎丸

3.2 組成

黑豆2兩(小者),川烏頭1兩(去皮),青橘皮半兩(去白,同烏頭黑豆爲末,以水1升3合浸1宿,緩火成膏子),甘菊花1兩,牛膝半兩,枸杞半兩,川芎半兩,荊芥穗半兩,羌活半兩,地龍(去土)半兩,白蒺藜(去角)半兩,當歸半兩,幹薄荷半兩。

3.3 主治

風毒氣攻眼,久成內外障,痛楚,胬肉赤脈

3.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茶、酒任下;蜜湯亦得。

3.5 製備方法

將前青皮膏爲丸,如梧桐子大。

4 普濟方》卷二二一引《博濟》

4.1 方名

烏頭煎丸

4.2 組成

川烏頭1斤(以大豆煮2伏時,以竹刀切作片子,焙乾,去大豆不用,杵爲末,青鹽4兩化用成水,相和淋成片,熬成膏,次入下項藥),沉香1兩半,破故紙1兩,虎骨1兩(醋炙),天麻1兩,牛膝1兩(炙),海桐皮1兩,肉豆蔻4枚(去殼),木香半兩,羌活巴戟2兩(炒令黃)。

4.3 功效

補元髒虛冷,駐顏益氣

4.4 主治

腰膝無力,行步難,喫食少,筋骨拘急疼痛

4.5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溫酒送下。

4.6 製備方法

上爲末,入膏爲丸,如梧桐子大。

5 聖濟總錄》卷一八七

5.1 方名

烏頭煎丸

5.2 組成

烏頭1斤(大者,颳去黑皮,銼作小片子,用雪水3升浸1宿,入鹽6兩,同煮幹,炒令黃),牛膝3兩(酒浸1宿,切,焙),肉蓯蓉(細切,用法酒1升浸1宿,焙令幹)4兩,巴戟天去心)1兩,大棗半斤(湯浸,去皮核,焙),桃仁(浸,去皮尖,麩炒熟)5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斤,蜀椒(去目並閉口,炒出汗)2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3兩。

5.3 功效

壯筋骨,明耳目,補虛爽神益氣

5.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鹽湯送下。

5.5 製備方法

上爲末,以酒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