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覺

生物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òng jué

2 英文參考

pain

3 註解

痛覺是在身體的局部有了傷害、疾病等障礙時,以此爲刺激所產生的感覺。對人來講,痛覺作爲一種伴有強烈的不快情緒感覺雖也算一般感覺,但另一方面,由於皮膚痛覺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外感受的性質,與其它皮膚感覺味覺協同活動,參與對外物的硬度、銳度、熱(熱痛)、冷(冷痛)、辣的程度等性質的判斷

人的痛覺不只存在於皮膚和粘膜,而且在身體的所有部分,如胸膜腹膜內臟內臟痛)、牙、眼、耳等都可產生。在皮膚和粘膜上,只有遊離末梢是司痛覺感受器(即痛點)。在感覺點中以痛點的數量爲最多,平均爲100-200/釐米2。角膜的中央區和咽頭後壁只有痛點,沒有其它感覺點。由於痛覺感受器位於表層,所以當受到寒冷和局部麻劑(可卡因等)的作用時,痛覺先於其它感覺麻痹。在施行局部麻醉外科手術時,也有痛覺消失,僅殘留觸覺的情況。痛覺沒有稱得上的適宜刺激。至於內痛覺,一般認爲還有其它原因。刺激強度刺激面的大小、身體部位等而異,痛覺感受性(痛閾)有着顯著的個體差異。按痛刺激的產生方式和感受器部位存在着不少質(刺痛鈍痛等)的差異,另一方面,在痛覺神經中可區別爲A、B兩種纖維,一般認爲A纖維傳導痛覺(A痛覺),B纖維傳導痛覺(B痛覺)。也有這樣的見解:由受損害組織形成的產物,作用於上述的神經末梢而引起痛覺的,其依據是痛覺刺激潛伏期長(機械刺激時爲0.4秒),後感覺的殘留時間也長。痛覺幾乎沒有感覺適應。與其它皮膚感覺相比放散多,感覺定位模糊,且往往會產生錯誤的定位標記,特別是在內臟痛覺方面這種情況更爲明顯。因爲痛覺信息和其它皮膚感覺信息不同,它並不到達大腦皮層,所以定位標記不容易被發現。痛覺中樞傳導通路爲沿脊髓前側束上行的丘系和沿脊椎中心部上行的丘外網系,前者被認爲與傳導快的局部定位性疼痛有關,後者與傳導慢的彌散性疼痛有關。進而可能在上位兩者匯聚到達皮層下。但詳細情況尚不清楚。有一種閘門學說(Gate control theory,Wall.Melzack,1962)定用脊髓痛覺輸入,在脊髓后角膠質區發生變化來解釋皮膚內臟痛覺間的關係。癢感被認爲是基於持續性微弱刺激作用痛覺感受器而產生的感覺。因爲對痛感沒有分化的感受器,所以在其它動物上存在與否,除推測外尚無驗證手段。但是魚類和頭足類,當遇有傷害刺激時,會產生逃避和防禦運動、體色變化、放出墨汁等反應,這也認爲是一種學習效應,由此可推定痛覺是存在的。頭足類的腹膜傷害敏感,而內臟則不敏感。反之,昆蟲類,其身體的傷害並不影響其各種正常的行爲,在幼蟲中有食其自身的傷口者,故痛覺的存在值得懷疑。在蚯蚓受到傷害時,所觀察到的劇烈的旋轉運動等,可按逃避反應而解釋爲單純的反射。另外,最近對神經肽研究的進展已知有與痛覺有關的嗎啡受體和嗎啡樣肽(類嗎啡肽)存在。

4 痛覺的特點

(1)不要求特殊的適宜刺激:一切刺激物如機械、溫度、化學等只要能達到一定刺激強度,均可引起痛覺

(2)缺乏適應性:如牙痛頭痛等可延續數小時,甚至數日。只要致痛病因不除去,就存在痛的反應

(3)常伴有情緒反應:包括疼痛的各個方面,如痛苦、焦慮、喊叫、抑鬱、噁心和全身肌肉敏感性過度增高等。在同等強度的痛刺激情況下,這些反應在不同個體有很大的差異。

5 痛覺分類

痛覺可分爲軀體痛及內臟痛兩大類。

軀體痛:又可分爲體表痛及深部痛。體表痛又可分爲快痛及慢痛。快痛定位明確,爲一種尖銳的刺痛潛伏期短,當刺激撤除後即可不痛;慢痛爲定位不明確的燒灼痛潛伏期長,可持續長達數秒或更長。實驗證明,傳導快痛的主要爲Aδ類有髓纖維傳導慢痛的主要爲C類無髓纖維。在皮神經中,大約有50%的纖維爲C類纖維。其中一部分爲離中的交感神經節後纖維,支配皮膚血管和毛囊的平滑肌;另一部分爲傳送痛覺的向中纖維痛覺感受器裝置稱爲遊離末梢,呈遊離狀態分散在皮下和深部組織內。

內臟痛:內臟分佈有許多痛覺感受器,其傳入纖維大部分混合在交感神經中,然後背根進入脊髓刺激人體交感神經可以引起疼痛盆腔器官疼痛感覺主要由副交感神經(盆神經)傳入脊髓然後再上傳至大腦高級部位。內臟受到傷害刺激發生病變時,疼痛的定位很不明確,常常涉及體表,稱爲牽涉性痛(見牽涉性痛)。

6 鎮痛

臨牀一直採用藥物止痛(如應用嗎啡全身鎮痛,使用普魯卡因局部鎮痛)或神經外科手術止痛(如切斷或損毀痛覺通路)兩種方法,其作用原理爲阻斷、破壞或壓抑有關痛覺衝動發生傳導或中樞的感覺整合機能。現已知腦內有一些結構興奮活動可以阻遏痛覺整合興奮外周的傳入粗纖維(如刺激穴位刺激脊髓背索),刺激尾核頭端、下丘腦外側區以及中腦中央被蓋區等部位都可在不同程度上產生鎮痛的效果。此外近年來發現,中樞神經系統的一些神經元的末梢可以釋放嗎啡樣物質(多肽化合物,如內源性阿片肽),而且大腦的許多部位的神經元胞體上具有嗎啡受體(阿片受體)。嗎啡樣物質作用於相應的受體也會產生鎮痛效果。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