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冬湯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iān mén dōng tāng

2 概述

天門冬湯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七首。

3 奇效良方》卷五十方之天門冬湯

3.1 組成

天門冬去心)、遠志去心甘草煮)、黃芪白芍藥麥門冬去心)、藕節阿膠蛤粉炒)、生地黃當歸人蔘沒藥炙甘草各一錢[1]

3.2 用法用量

生薑五片,水煎,不拘時服[1]

3.3 功能主治

奇效良方》卷五十方之天門冬湯主治思慮傷心,吐血衄血[1]

4 聖濟總錄》卷九十一方之天門冬湯

4.1 組成

天門冬去心,焙)2兩,麥門冬去心,焙)2兩,柴胡(去苗)2兩,桑根白皮(銼)2兩,甘草(炙)2兩,山芋1兩半,人蔘1兩半,熟乾地黃(焙)3兩,生乾地黃(焙)3兩,枇杷葉(拭去毛)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石斛(去根)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

4.2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九十一方之天門冬湯主治虛勞,口舌幹燥,津液減耗;及口瘡牙齒宣露

4.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食後去滓溫服,1日2次。

4.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5 聖濟總錄》卷九十三方之天門冬湯

5.1 組成

天門冬去心,焙)3兩,升麻1兩半,黃芩(去黑心)1兩半,前胡去蘆頭)1兩半,甘草(炙)1兩。

5.2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九十三方之天門冬湯主治骨蒸肺痿咳嗽氣逆喘急,唾不出脣,漸漸羸瘦。

5.3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蘆根3莖,竹葉3片,煎至1盞,去滓,分溫2服,空腹、食後各1。

5.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6 全生指迷方》卷四方之天門冬湯

6.1 組成

天門冬去心)1兩,馬兜鈴半兩,百部半兩。

6.2 功能主治

全生指迷方》卷四方之天門冬湯主治喘而發熱頸脈皆動,日漸瘦削,由客熱乘肺,或因飲食失宜,氣不轉而氣急,誤服熱藥,火氣燻肺而遂喘,頰赤咽燥,其脈細數。

6.3 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2盞,煎至1盞,去滓溫服

6.4 製備方法

上爲散。

7 《濟生》卷二方之天門冬湯

7.1 別名

天冬

7.2 組成

遠志甘草水浸,去心)1錢,白芍藥1錢,天門冬去心)1錢,麥門冬去心)1錢,黃耆去蘆)1錢,藕節1錢,阿膠蛤粉炒)1錢,沒藥1錢,當歸去蘆)1錢,生地黃1錢,人蔘半兩,甘草(炙)半兩。

7.3 功能主治

《濟生》卷二方之天門冬湯主治思慮傷心,吐衄不止。

7.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薑5片,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7.5 附註

天冬湯(《馮氏錦囊·雜證》卷十一)。

8 《外臺》卷十九引《古今錄驗》方之天門冬湯

8.1 組成

天門冬3兩(去心),葛根4兩,生薑3兩,桂心4兩,麻黃3兩(去節),芍藥2兩,杏仁50枚,甘草2兩(炙)。

8.2 功能主治

《外臺》卷十九引《古今錄驗》方之天門冬湯主治風溼體疼,惡風微腫。

8.3 用法用量

上切。以水1鬥,煮取3升,分3服。取汗。

8.4 用藥禁忌

海藻菘菜、生蔥、鯉魚

9 赤水玄珠》卷七方天門冬湯

9.1 組成

天冬去心)1兩,貝母5錢,人蔘5錢,甘草5錢,桑皮5錢,桔梗5錢,紫蘇5錢,赤茯苓2兩,麻黃(去節)7錢半。

9.2 功能主治

赤水玄珠》卷七方天門冬湯主治妊娠氣逆咳嗽

9.3 用法用量

每服6錢,加生薑4片,水煎服。

10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0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