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bunge bedstraw herb[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茜草科植物四葉薇的全草·《中醫大辭典》·四葉草
3.1 別名
3.2 來源及產地
茜草科植物四葉薇Galium bungei steudel的全草[1]。廣佈我國各地,常見於長江中下游和華北地區[1]。
3.3 性味
甘,平[1]。
3.4 功能主治
4 ·《中醫大辭典》·四葉草
四葉草爲中藥名,出自《除害滅病愛國衛生運動手冊》,爲《福建民間草藥》記載的銀線草之別名[1]。
4.1 別名
4.2 來源及產地
金粟蘭科植物銀線草Chloranthus japonicus Sieb.的根或全草[2]。分佈遼寧、吉林、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湖北、江西、福建等地[2]。
4.3 性味
辛、苦,溫,有毒[2]。
4.4 功能主治
1.治風寒咳嗽,閉經,癰瘡癤腫[2]。煎服:1.5~3g[2]。
4.5 使用注意
多服會引起嘔吐,大量服用會導致肝臟出血[2]。孕婦忌服[2]。
4.6 化學成分
本品含銀線草內酯(Shizukanolide)、歐亞活血丹內酯(Glechomanolide)、金粟蘭內酯(Chlorantha-lactone) A~E、蒼朮內酯(Atractylenolide)、銀線草螺二烯醇、異秦皮定、銀線草醇A及東莨菪素等[2]。
5 茜草科植物四葉葎或細四葉葎的全草·《*辭典》·四葉草
5.1 出處
《江西草藥》
5.2 拼音名
Sì Yè Cǎo
5.3 別名
5.4 來源
爲茜草科植物四葉葎或細四葉葎的全草。夏季花期採收,曬乾或鮮用。
5.5 原形態
①四葉葎,又名:四角金、蛇舌癀。
多年生草本,叢生,高30~50釐米。根紅色。莖細弱,有四棱,無毛或稍有柔毛。葉4片輪生,卵狀長橢圓形,長1~2.5釐米,寬3~6毫米,先端尖,上面及下面中脈疏生短刺毛。花小,十數朵成腋生或頂生的聚傘花序;花冠淡黃綠色,徑約2毫米,4裂;雄蕊4,子房2室,花柱2枚,基部連合,柱頭頭狀。雙懸果扁球形,徑2毫米,有鱗片狀短毛。花、果期5~7月。
多年生草本,高10~30釐米。形態與上種相似,其主要特徵:根赤黃色。莖無毛。葉線狀長橢圓形或線狀披針形,長5~10毫米,寬1.5~3毫米。花冠淡綠色,徑約1毫米。雙懸果扁半球形,徑約1毫米。花期7月。
分佈長江下游。
5.6 性味
《江西草藥》:"甘,平。"
5.7 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解毒,消腫。治尿路感染,赤白帶下,痢疾,癰腫,跌打損傷。
②蘇醫《中草藥手冊》:"利尿消腫,抗癌。治尿路感染,赤白帶下,子宮頸糜爛,化膿性炎症,並治腦脊髓膜炎,膿毒性敗血症,癰疽,毒蛇咬傷,皮膚瘡毒水腫,癌腫。"
5.8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鮮品2~3兩);或搗爛開水送服。外用:搗敷。
5.9 附方
①治尿路感染,赤白帶下:鮮四葉葎一兩,煎服。(蘇醫《中草藥手冊》)
⑤治蛇頭疔:鮮四葉葎適量,搗爛外敷。(③方以下出《江西草藥》)
5.10 摘錄
《*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