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鼻法

中醫鼻科 中醫鼻科治療方法 中醫治法 中醫耳鼻喉科學 中醫學 中醫治療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āi bí fǎ

2 英文參考

nasal plugging therapy[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概述

塞鼻法(nasal plugging therapy)爲中醫治法名。是指用浸有藥液的紗條,或凡士林紗條,或用薄絹包藥末,塞入鼻內的治法[1]

此法在民間流傳頗廣,清代吳尚先理瀹駢文》中就收載了近30首塞鼻方。所治病證達十餘種,涉及內、外、婦、兒、五官等科。如用白果麻黃搗碎塞鼻治療寒哮;用井水磨陳金墨、燈草蘸塞鼻治衄血;用生半夏飯丸裹塞鼻孔臨產突然暈絕;用蜈蚣麝香研末包裹塞鼻治小兒天吊等。50年代後,對此法進行了挖掘、整理,並應用於臨牀。如用芫花根切碎搗爛塞鼻,治療急性乳腺炎,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有人還對其機理進行了初步的實驗研究。

4 塞鼻法的操作方法

將所用藥物研成細末,放在紗布上捲成條狀,或直接製成錠劑,塞入鼻腔,也可用薄棉(或用薄紙捲成條)蘸藥末或浸泡藥液塞入鼻腔,每日1次,每次塞藥量及塞藥時間需依具體病情及所用藥物而定。

5 塞鼻法治病

5.1 頸淋巴結核

蟾砒丸(《中藥貼敷療法》) 蟾酥白胡椒巴豆各15g,砒霜22g,紅棗11枚(去核),蔥白24g。將蟾酥白胡椒巴豆砒霜分別研粉和勻,入大棗蔥白共搗,製成400丸,曬乾備用。取藥丸10粒,用2層紗布包好,兩端用線紮緊,一端留線約10釐米,將紮好的藥丸慢慢塞入患側鼻道,留線用膠布固定於鼻翼旁,每次塞8~12小時,2周爲1療程。功能化痰散結。主治頸淋巴結核初期。

5.2 頭痛

1.定痛散(陝西中醫雜誌1987;8(6):266) 細辛徐長卿川芎各9g,蜈蚣山柰各6g,冰片0.5g,分別研成細末後和勻,用布一小塊包藥末少許塞鼻,左側頭痛塞右側鼻孔,右側頭痛塞左側鼻孔。每日更換l~2次,上藥1劑用完爲1療程,療程間隔3~5日。功能通絡止痛。主治各型頭痛

2.止痛散(上海中醫藥雜誌1982;(12):17) 細辛、生石膏花粉白芷各6g,共爲細末,水和成丸如綠豆大小,左頭痛塞右鼻孔內,右頭痛塞左鼻孔內,見汗即愈。功能清熱化痰,止痛。主治風、火、痰之頭痛

5.3 鼻瘡

辛夷膏(《中國民間療法》) 辛夷O.3g,白芷1.5g,藁本甘草當歸各0.9g,清酒120ml,羊髓360g,共爲細末,和入清酒羊髓,銀或石器盛,火上煎3~5沸,去渣,傾出,澄凝成膏。用時取豆大塞鼻中。功能清熱解毒。主治鼻瘡

5.4 鼻衄

大黃散(《中藥外治方藥手冊》) 大黃炭生大黃,明火燒至七八成)適量,碾成細末,裝瓶備用。用時以大黃炭末與溫開水調勻,塞患側鼻孔功能化瘀止血。主治鼻衄

5.5 喉癰

消癰散(《中國民間療法》)

大黃芒硝雄黃各等量,共研細末,以溼棉球蘸藥少許,塞鼻。功能清熱解毒。主治喉癰初期。

6 注意事項

必須嚴格掌握用量及使用時間,以保證安全。凡刺激性較強的藥物,不宜直接接觸鼻腔粘膜,以免造成損傷。使用時,應在外面裹以消毒棉花

7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