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癭·肝鬱腎虛證

中醫證名 中醫學 中醫外科學 氣癭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ì yǐng ·gān yù shèn xū zhèng

2 英文參考

qi goiter with pattern of liver depression and kidney deficiency[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定義

氣癭·肝鬱腎虛證(qi goiter with pattern of liver depression and kidney deficiency)是指肝鬱腎虛,以頸部腫塊皮寬質軟,伴神情呆滯、倦怠畏寒行動遲緩、肢冷、性慾下降。舌質淡,脈沉細爲常見症的氣癭證候[1]

4 症狀

氣癭·肝鬱腎虛證患者頸粗癭腫,皮寬質軟;伴神情呆滯,倦怠畏寒,肢冷,性慾下降;舌淡,脈沉細。

5 辨證分析

肝鬱氣滯脾失健運痰溼內生,痰氣互結,循經上行,結於喉部,故頸粗癭腫;氣本無形,故皮寬;無血瘀之證,故不痛;久病耗傷正氣腎氣受損,故倦怠畏寒,肢冷,性慾下降;舌淡、脈沉細爲正氣不足、腎氣虧虛之象。

6 治法

氣癭·肝鬱腎虛證治宜疏肝補腎,調攝衝任。

7 方藥治療

氣癭·肝鬱腎虛證可用四海舒鬱丸右歸飲加減治療。

8 關於氣癭

氣癭(qi goiter;simple goiter endemic goiter)爲病名[2]。出《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五癭之一。俗稱“大脖子”病。是指以頸前漫腫,腫塊柔軟無痛,可隨喜怒而消長爲主要表現的癭[2]。多因情志抑鬱不暢而發,或由水土因素所致[2]。本病多流行於缺碘的高原山區,如雲貴高原及陝西、山西、寧夏等地;但平原地帶亦有散發。

諸病源候論》:“氣癭之狀,頸下皮寬,內結突起,腿腿然亦漸大,氣結所致也。”

氣癭相當於西醫的單純性甲狀腺腫及部分地方性甲狀腺腫[2]甲狀腺炎甲狀腺腺瘤甲狀腺功能亢進等亦可參照氣癭治療[3]

詳見氣癭條。

9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17.
  3. ^ [3] 石學敏主編.鍼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200-202.

治療氣癭·肝鬱腎虛證的穴位

查看更多

治療氣癭·肝鬱腎虛證的方劑

查看更多

治療氣癭·肝鬱腎虛證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