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定向腦瘤間質放射治療

手術 醫療技術名 神經外科手術 立體定向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lì tǐ dìng xiàng nǎo liú jiān zhì fàng shè zhì liáo

2 英文參考

stereotactic interstitial irradiation for brain tumors

4 分類

神經外科/立體定向手術

5 ICD編碼

92.3912

6 概述

立體定向腦瘤間質放射治療又稱立體定向腦瘤內近距離照射,系採用立體定向技術,將放射性核素置入腦腫瘤內,使腦瘤局部產生大劑量的放射效應(100~400Gy),而周圍正常腦組織受照量極小,由此而產生的腦壞死率也較普通顱外放射方法顯著降低。

近年來,立體定向腦瘤內放療已經成爲神經外科的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特別是CT、MRI引導的立體定向技術爲深部腦腫瘤的內放療提供了定位準確、簡便而安全的治療途徑;採用這種方法置入核素,操作步驟簡便,手術創傷小,併發症少,應用日益廣泛。Wen等(1994)報道應用此法治療膠質母細胞瘤56例,生存期平均爲36個月。田增民等於1987~1997應用放射性核素治療惡性膠質瘤650例,3年以上生存率達72.4%,無手術死亡及嚴重併發症。

立體定向腦瘤內置入放射性核素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永久性置入核素,先用立體定向儀將穿刺針插入腦腫瘤內的靶點,然後置入核素,該方法主要用於治療囊性腫瘤及惡性程度較低的實質性腫瘤。另一種方法是暫時性置入核素,應用立體定向儀先將特製的金屬塑料導管插入腦瘤內,然後將帶有放射源的同軸導管插入;或者利用大劑量短距離遙控後裝機臨時置入放射源,主要用於治療惡性程度較高以及體積較大的實質性腫瘤

立體定向治療腦腫瘤理想放射性核素應當具備如下特點:放射作用範圍侷限,不溶於水,不易擴散入血,便於計算放射劑量,性質穩定,便於消毒。目前常用的核素有製成顆粒狀125碘(125I)、192銥(192Yr)和製成膠體狀的32磷(32P)、90釔(90Y)、186錸(186Re)、198金(198Au)等。顆粒狀核素通過導管置入,而膠體核素穿刺針直接用注射器注入。

7 適應

立體定向腦瘤間質放射治療適用於:

1.手術損傷性和危險性大的腦深部及重要功能區(如運動區、語言區、底節區、第三腦室附近及腦幹等部位)的腫瘤

2.手術難以全切的顱咽管瘤

3.手術後復發的惡性腫瘤

4.某些分泌功能亢進的垂體腺瘤垂體癌。

5.年老體弱或因其他原因不適於開顱手術的腦瘤病人。

8 禁忌症

1.嚴重出血傾向者。

2.心、肺、肝、腎功能衰竭者。

9 術前準備

1.選擇適宜的放射性核素。囊性腫瘤或體積較小(直徑<3cm)的實質性腫瘤可選用膠體核素,因該類核素主要靠β射線起治療作用,依據β射線能量的不同,穿透組織的範圍爲0.2~1.0cm;體積較大的實質性腫瘤主要應用顆粒狀核素,因其γ射線穿透組織能力強,殺傷腫瘤組織的範圍較大。

2.準備相應的放療器械和防護設備。

10 麻醉體位

一般用局麻,小兒或不安靜病人用短程複合靜脈麻醉。病人取坐位仰臥位

11 手術步驟

1.應用0.5%普魯卡因局部浸潤麻醉後,安裝立體定向儀頭部定位框架。

2.CT或MRI檢查確定腫瘤的部位、體積、性質(囊性或實質性),並確定置入核素的靶點。

3.確定所應用的核素劑量,並分裝好待用。常用的永久性置入核素劑量腦瘤內放射效應250~300Gy):198Au按每cm3腫瘤組織注入18.5~37MBq(0.5~1.0mCi)計算;32P和90Y按每cm3腫瘤組織注入3.7~7.4MBq(0.1~0.2mCi)計算。

4.選擇合適的穿刺點。穿刺點應避開立體定向框架造成的盲區,避開腦重要功能區。用直徑4mm的顱骨細鑽鑽孔。

5.將立體定向活檢採取的腫瘤組織做冰凍切片,明確腫瘤的病理性質。

6.根據選擇腦瘤內永久性或暫時性置入核素方法的不同,置(注)入準備好的核素(圖4.10.7-1)或放入導管,裝機後放核素源進行治療(圖4.10.7-2)。

7.取下立體定向儀,縫合頭皮。

12 中注意要點

1.囊性腫瘤內放療時,應先將囊液抽出,用生理鹽水沖洗囊腔,而後置入核素。若腫瘤囊液較多,應緩緩放出,防止顱內壓驟然下降,造成顱內血腫

2.選擇置入核素的靶點,應使整個腫瘤得到有效放射劑量。置入永久性核素時,一般將靶點選擇在腦瘤的中心;而暫時性置源治療時,留置套管的靶點應在腦腫瘤的基底部,以便臨時置入載源導管治療時能夠調整放射的深度和範圍。若實質性腫瘤體積較大(直徑>3cm)時,可加設2或3個置入核素的靶點。

3.根據腫瘤的性質和體積,置入的核素劑量要準確無誤。

4.注意放射防護,嚴格按核素工作規則操作,防止放射性核素污染環境

13 術後處理

1.放射性核素污染的物品須專門隔離處理。

2.術後兩週內酌情行抗腦水腫治療。

14 併發症

1.穿刺傷道血腫。給予止血劑注意病情變化,必要時手術清除血腫

2.腦組織放射性損傷。多發生於採用暫時性置入核素方法,進行短期劑量放射治療時。若採用的爲載放射源導管,應將其拔除;若爲後裝機治療,則應根據病人臨牀症狀和體徵的變化,適當減少每次的照射劑量或減少放射總劑量

3.放射性頭皮壞死。多發生於對較表淺的腦瘤治療,因此要特別注意設計放射範圍,以免穿刺點附近的頭皮接受過大放射劑量發生壞死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