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病·陰虛火旺證

狂病 中醫診斷學 癲狂 中醫內科學 中醫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kuáng bìng ·yīn xū huǒ wàng zhèng

2 英文參考

manic psychosis with syndrome of exuberant fire due to yin deficiency[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3 定義

狂病·陰虛火旺證(manic psychosis with syndrome of exuberant fire due to yin deficiency[1])是指陰精虧損,虛火亢旺,以情緒焦慮、緊張,時而躁狂,煩躁不眠,精神疲憊,形瘦面紅,心悸健忘五心煩熱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等爲常見症的狂病證候[1]

4 關於癲狂

癲狂(manic-depressive psychosis[2]、manic depressive psychosis[2])爲病名[3]。是指以情感高潮與低落、躁狂與抑鬱交替出現爲主要表現的腦神疾病[3][3]。出《黃帝內經靈樞·癲狂》等篇。癲與狂都是精神失常的疾患[4]。主要病因病機陰陽失調,情志抑鬱,痰氣上擾,氣血凝滯[4]。其病變在肝、膽、心、脾[4]。癲是因情志內傷臟腑功能失調,致痰氣鬱結,矇蔽心竅所致。以精神抑鬱、表情淡漠、沉默癡呆、語無倫次、靜而少動爲特徵,多見於青少年,治當疏肝理氣化痰開竅,以及補養心脾等法;狂是因七情化火,煎熬津液爲痰,痰熱壅盛,迷塞心竅所致,以神志錯亂,精神亢奮,打罵呼叫,躁妄不寧,動而多怒爲主要表現,以喧擾不寧,躁妄打罵,動而多怒爲特徵,治當鎮心祛痰清肝瀉火,以及安神定志等法[4][5][5][5]。因二者在症狀上不能截然分開,又能相互轉化,故癲狂並稱[5]。由於癲狂二證,常與氣血凝滯有關,故可根據不同證候,適當參用活血化瘀之品[5]。本證多見於青壯年[5]

現代醫學中的各類精神異常及精神障礙疾患,如精神分裂症(包括狂躁型、抑鬱型)、反應性精神病均屬本證範疇,以基本個性改變,思維、感情、行爲具有非現實性,不易理解和彼此分離不相協調爲特點,可根據特徵作不同治療[6][6]

詳見癲狂條。

5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91.
  4. ^ [4]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25-128.
  5. ^ [5] 石學敏主編.鍼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85-88.
  6. ^ [6]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71.

治療狂病·陰虛火旺證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