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化膿性骨髓炎

化膿性脊柱炎 脊柱疾患 骨科 頸椎不穩定脊柱疾患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ǐ zhuī huà nóng xìng gǔ suǐ yán

2 英文參考

pyogenic osteomyelitis of vertebra

3 概述

脊椎化膿性骨髓炎(pyogenic osteomyelitis of vertebra)多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循環傳播引起。其原發感染病竈可爲癤腫、膿腫和泌尿生殖系下段的感染,少數爲外傷椎間盤手術或腰椎穿刺手術後感染所致,亦可由脊椎附近的軟組織感染腎周圍膿腫褥瘡等蔓延而來。

脊椎化膿性骨髓炎以腰椎發病最爲常見,其次爲胸椎頸椎和骶椎發病少見。病變多數侷限於椎體,向椎間盤與上下椎擴散,偶有向椎弓擴散侵入椎管內的。大多數病例則形成椎旁膿腫,在腰椎則爲腰大肌膿腫,在上頸椎則爲咽後壁膿腫。病變發展迅速,並有硬化骨形成,彼此融合成骨橋,甚至出現椎體間融合。

脊椎化膿性骨髓炎常見於成人,以20~40歲年齡段的成年人爲常見,男性多於女性。

脊椎化膿性骨髓炎按起病急緩可分成急性型、亞急性型與慢性型三種類型。部分脊椎化膿性骨髓炎病例可併發肢體癱瘓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選用有效、足量的抗生素及支持療法,必要時選擇手術治療,脊椎化膿性骨髓炎一般預後較好。

5 英文名稱

pyogenic osteomyelitis of vertebra

6 分類

骨科 > 脊柱疾患 > 頸椎穩定 > 其他脊柱疾患 > 化膿性脊柱炎

7 ICD號

M46.2

8 脊椎化膿性骨髓炎病因

脊椎化膿性骨髓炎致病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最爲多見。病原菌進入脊椎的途徑有三種:

8.1 通過血液途徑播散

先有皮膚及黏膜化膿性感染病竈,經血液途徑播散。

8.2 局部蔓延

鄰近脊椎的軟組織感染直接侵犯。

8.3 淋巴傳播

淋巴引流蔓延至椎體

9 病機

脊椎化膿性骨髓炎多見於成人,以腰椎最爲常見,其次爲胸椎頸椎發病少見。病變多數侷限於椎體,向椎間盤與上下椎擴散,偶有向椎弓擴散侵入椎管內的。大多數病例則形成椎旁膿腫,在腰椎則爲腰大肌膿腫,在上頸椎則爲咽後壁膿腫。病變發展迅速,並有硬化骨形成,彼此融合成骨橋,甚至出現椎體間融合。

10 脊椎化膿性骨髓炎的臨牀表現

脊椎化膿性骨髓炎按起病急緩可分成急性型、亞急性型與慢性型三種類型。

10.1 急性型

急性型脊椎化膿性骨髓炎通常來源於血液途徑播散。患者起病急驟,有畏寒寒戰高熱體溫可達40℃,毒血癥症狀明顯。腰背痛或頸背痛明顯,臥牀不起,不能翻身或轉頸。椎旁肌肉痙攣明顯,並出現叩擊痛。血白細胞計數明顯升高,可達數萬,中性粒細胞佔80%以上,並有中毒顆粒,血培養可檢出致病菌高熱可持續2周以上,部分病例出現肢體癱瘓。大型腰大肌膿腫可在腰部或流至股部時被觸及。此類病例早期X線檢查往往無異常發現,至少在1個月後纔出現椎體內蟲蝕狀破壞。一旦出現X線徵象後,骨破壞迅速發展,椎體形狀不對稱,成楔狀改變,密度濃白成硬化骨,並向鄰近椎體蔓延,使椎間隙變窄,並可見有椎旁膿腫。最後,形成骨橋或椎體間骨性融合。CT與MRI檢查可以提前發現椎體內破壞竈與椎旁膿腫

10.2 亞急性型

這類脊椎化膿性骨髓炎病例通常在近期內有過腹腔內炎症或腹內手術後感染病史。在感染病竈控制後或化膿性闌尾炎手術出院後不久發生腰背痛發熱體溫一般不超過39℃,毒血癥症狀比較輕微,有血白細胞計數增加和血細胞沉降率加快。本病的病理變化發生椎體的邊緣,因此早期的X線檢查往往沒有陽性發現,X線表現往往延遲到1~2個月後出現,表現爲椎體邊緣破壞和椎間隙變窄以及進行性骨硬化。這類病例的致病菌大都毒性比較低,或是患者的機體抵抗力比較強,因此整個病程表現爲良性過程。

10.3 慢性型

慢性型脊椎化膿性骨髓炎起病隱匿,患者在不知不覺中出現腰背痛,沒有神經症狀體溫不高,或僅有低熱,狀如結核,血白細胞計數不高,但血細胞沉降率可增快。早期X線檢查往往無陽性發現,1~2個月後椎體呈對角線狀,有半個椎體密度增高,出現骨硬化表現。隨着病變發展,椎間隙進行性變窄,通常需半年之久。如果患者年齡較大,往往被診斷爲轉移硬化骨腫瘤。用抗生素症狀會改善,但會反覆發作,因此整個病程表現爲慢性遷延性病程。

11 脊椎化膿性骨髓炎的併發症

部分脊椎化膿性骨髓炎病例可併發肢體癱瘓

12 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檢查白細胞明顯升高,中性粒細胞升高。血培養陽性血沉增快。

13 輔助檢查

放射性核素顯像:MRI檢查有助於早期診斷,X線檢查早期無骨質改變,但一週後可與X線的改變進行對比。

14 脊椎化膿性骨髓炎的診斷

14.1 急性型

急性型脊椎化膿性骨髓炎起病急驟,有高熱及毒血癥症狀,血培養往往可以檢出致病菌。早期發現病竈有賴於放射性核素骨顯像,而MRI檢查有助於早期診斷,可以表現出炎性異常信號和骨破壞。

14.2 亞急性型

有過腹腔內炎性病變病史或腹內手術後感染病史,可以提醒診斷。

15 鑑別診斷

脊椎化膿性骨髓炎還必須與脊柱結核相鑑別,部分兒童椎體結核起病時亦可有高熱椎體破壞成楔形並有椎旁膿腫形成。但結核性病變不會出現骨硬化表現,X線表現進展亦相應緩慢。本病亦必須與有癌性發熱脊柱腫瘤相鑑別。本病大都侷限於椎體,很少蔓延至附件;而脊柱腫瘤早期即侵犯椎弓根,可資鑑別。

無此類病史者往往與成人椎間盤脊柱結核混淆不清,但骨硬化表現有助於診斷。本病與椎間隙感染難以鑑別,甚至有人認爲本型便是椎間隙感染的一種類型。

硬化脊柱腫瘤混淆不清,特別是年老者更與前列腺癌轉移難以鑑別。根據完整的椎弓根與進行性椎間隙變窄,診斷不難。由於影像學依據出現較遲,難以作出早期診斷,因此某些病例需做骨組織穿刺組織檢查

16 脊椎化膿性骨髓炎的治療

16.1 足量廣譜抗生素

早期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血培養可以幫助檢出致病菌挑選合適的抗生素。在全身和局部症狀控制後還需使用口服抗生素至少4~6周。

16.2 全身療法

全身性支持療法十分重要。

16.3 制動

急性型大都爲致病性較強的溶血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有很強的椎體間骨性融合的傾向,一旦融合完全,很少有後遺症狀。亞急性與慢性型的致病菌毒性較低,以白色葡萄球菌或其他細菌爲主,不容易產生骨性融合,以後很容易產生腰椎不穩與反覆急性發作。因此,主張在起病後或診斷後睡石膏牀或上石膏腰圍帶一側大腿,以利於骨橋的連接。

16.4 酌情選擇手術療法

化膿性椎體骨髓炎藥物治療爲主,只有出現截癱或巨大椎流注膿腫者需做手術治療。視病情的需要患者的一般情況決定施行椎板減壓術、病竈清除術或膿腫引流術。

17 預後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選用有效、足量的抗生素及支持療法,必要時選擇手術治療,脊椎化膿性骨髓炎一般預後較好。

脊椎化膿性骨髓炎相關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