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椎旁神經阻滯術

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ǐng zhuī zhuī páng shén jīng zǔ zhì shù

2 英文參考

cervical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4 適應

頸椎椎旁神經阻滯術適用於:

1.上頸段阻滯用於治療頸源性頭痛

2.中、下段阻滯用於治療頸肩痛和上肢根性痛及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

3.應用神經損毀藥物治療頑固性神經痛、椎骨轉移癌性痛。

4.用於臂叢神經分佈區手術麻醉、腋部腫物切除、改良式乳房腫物根治術和上胸部手術輔助麻醉及術後鎮痛。

5 禁忌

1.禁忌雙側同時阻滯。

2.頸部畸形結核炎症

3.頸部巨大腫物。

4.氣管受壓移位。

6 準備

根據方法不同準備:

1.患者準備

(1)頸後入路法患者體位:取俯臥位、胸下墊一薄枕,頸部前屈。

(2)頸側入路法患者體位仰臥位、頭轉向健側,肩下墊一薄枕以突出頸椎

2.體表定位

(1)頸後入路法:確定要阻滯頸神經之相應頸椎棘突,在其旁開3cm(距中線旁3cm)爲穿刺點,畫好標記。

(2)頸側入路法:先確定頸3~7之橫突,遇肥胖或不易觸及橫突患者時,可在乳突和頸6橫突之間畫一線,在此線後0.5cm再畫一條平行直線,由於頸2橫突不易觸及,常位於第二條線的乳突尖下方1.5cm左右,以每個橫突依此向尾側移動約1.5cm左右即爲各椎旁阻滯進針點,畫好標記,遇身材高大或頸部過長患者相鄰橫突間距可相應增大。

7 方法

7.1 1.頸後入路法

(1)常規皮膚消毒、戴無菌手套、穿刺點局麻皮丘。

(2)採用長10cm、7號腰穿針。

(3)雙手持針從皮丘處垂直刺皮膚然後取稍斜向中線方向進針,直至觸及骨樣物,即爲頸椎椎板後側,將事先套在針體上的深度標記物移至距皮膚1cm處。將針退至皮下,改針尖稍向外進針,沿第一次觸及椎板外緣,繼續緩慢進針,直至標記物觸皮膚。拔出針芯,回抽,無血、無腦脊液,注入空氣會有阻力消失,表明針尖進入頸椎椎旁間隙。

(4)針尖一旦刺入椎旁間隙,注入空氣立即出現阻力消失感,此間隙在頸部互相連通,可使藥擴散至相鄰的神經節段。

(5)藥物及用量:治療用藥配方爲2%利多卡因2ml+維生素B12500~1000μg,地塞米松5~10mg或曲安奈德40mg加水至15ml。每節段注3~4ml或一個節段注射8~10ml,隔5天1次。

7.2 2.頸側入路法

(1)常規消毒皮膚、戴無菌手套、標記處做局麻皮

(2)採用長5cm、7號穿刺針。

(3)穿刺時先摸清穿刺部位橫突後用左手固定皮膚,右手持穿刺針垂直刺皮膚後取稍斜向尾側進針,一般進針2.5~3cm即可觸及橫突後結節或引出異感,回吸無血、無氣、無腦脊液後即可注射局麻藥3~5ml。

(4)應特別注意穿刺針不要過深,防止刺入椎動脈

8 注意事項

1.一定要回吸無血、無腦脊液後方可注藥。如誤將藥物誤注入蛛網膜下隙可出現全脊麻。如將藥物誤注入椎動脈,可使藥物迅速到達腦幹引起意識喪失

2.頸部椎旁阻滯後入路法較側入路法安全,只要保持穿刺針沿椎板外緣垂直穿刺不會損傷椎動脈。側入路進針不宜過深(進針深度不能超過橫突),應警惕誤入椎動脈及阻滯膈神經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