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椎板單開門式椎管成形術

手術 脊柱外科手術 骨科手術 椎板開門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ǐng zhuī zhuī bǎn dān kāi mén shì zhuī guǎn chéng xíng shù

2 英文參考

hemiexpansive laminoplasty of cervical vertebra

5 分類

骨科/脊柱外科手術/椎板開門手術

6 ICD編碼

03.09

7 概述

椎板開門手術,即椎板成形術,通過外科手術將椎板一側或雙側切開,使椎板向後外側移位以擴大椎管。最早由日本平林和中野報道,後經許多學者在實踐中加以改進,並提出了改良的手術方法

手術相關解剖見下圖(圖3.26.3.1-1~3.26.3.1-3)。

8 適應

頸椎椎板單開門式椎管成形術適用於:

1.嚴重的頸椎椎管狹窄,狹窄範圍在3個節段以上,甚至全頸椎廣泛退變增生並有脊髓壓迫患者原發性椎管狹窄症者,椎管/椎體矢狀徑比值小於0.75,或椎管絕對值低於12mm者。其中尤以一側症狀爲重而另—側較輕者更適合於本法。

2.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呈連續型、混合型或間斷型,累及範圍廣泛。此外,當局竈型骨化物直徑超過椎管直徑50%,前路手術風險太大時,應首先考慮行後路手術。

3.多節段脊髓型頸椎病,至少有3個或3個以上椎節受累。

4.某些頸椎病頸椎創傷患者經頸前路減壓並植骨融合術後,合併椎管狹窄症、或椎管後方黃韌帶肥厚或皺褶對脊髓造成壓迫者。尤其是MRI矢狀位成像顯示脊髓呈串珠樣改變者。

5.黃韌帶鈣化症,雖不多見,但可引起椎管狹窄症的一系列症狀和體徵,需行後路減壓。爲更多地保留頸椎結構的完整性,此種術式更爲理想

9 禁忌症

1.全身情況差,不能耐受手術者;病程長,脊髓變性四肢肌肉萎縮關節功能嚴重障礙者。

2.頸椎有明顯的節段性不穩,尤其是前結構損傷或病損的病例,尚未癒合者。

10 術前準備

1.術前告知患者手術體位,以及術中可能出現的不適,便於在術中得到患者的密切配合。

2.患者術前俯臥訓練數日,以適應手術時俯臥體位

3.準備頸椎後路和開門手術必要的器械,例如微型電鑽或氣鑽。如缺乏這些設備,可選擇小型衝擊式咬骨鉗和三關節尖嘴咬骨鉗。

11 麻醉體位

多采用全麻,也可採用局麻。俯臥位,頭置於馬蹄形半環支架上,頭部略呈屈曲。

12 手術步驟

12.1 1.切口和椎板顯露

與經後路顯露相同。確定椎板切開側及鉸鏈側,並將所有成形椎節的棘突自基底部剪除,也可不做切除(圖3.26.3.1-4)。

12.2 2.鉸鏈側椎板的準備

應用電鑽將椎板外側緣皮質骨磨除,僅留松質骨和內層皮質。如無上述設備,則用2.5mm寬的三關節咬骨鉗,在關節突內側緣的椎板上下緣,均勻用力,將外層皮質骨咬除,形成骨槽狀。

12.3 3.開門側椎板的操作

用電鑽或氣鑽,或薄型椎板咬骨鉗,沿椎板的關節突內側緣,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將椎板全層完全切斷,顯示硬膜囊。開門的椎節數根據病變範圍而定,通常4個或5個節段,即頸3~6或頸3~7(圖3.26.3.1-5)。

12.4 4.椎管擴大

椎板一側已完全遊離,另一側有部分皮質骨相連。將每節椎節間黃韌帶切除並分離。將椎板扳向鉸鏈側,使鉸鏈側內層椎板皮質骨造成折斷狀,但仍有部分皮質連續,使椎板形成開門狀態。椎板切開間隙擴張越大,椎管矢狀徑增加越大,如每增加1mm,則直徑增大0.5mm。一般擴大6~8mm已足夠(圖3.26.3.1-6)。

12.5 5.椎板開門固定

保持椎板處於永久的開門狀態,可在開門術前先在棘突基底部打孔以便能貫穿鋼絲或粗絲線,將棘突縫合到對側肌層上,開門側的椎板內側之間可放置脂肪組織,以預防頸部肌肉與硬膜囊粘連(圖3.26.3.1-7)。爲防止單開門術後關門現象,可取一與椎板厚度相當的髂骨或肋骨,嵌於開門處,用鋼絲或小螺釘固定,達到重建一側椎板的作用(圖3.26.3.1-8,3.26.3.1-9)。

採用上下端植骨小螺釘固定的方法,也能達到防止術後關門的目的(圖3.26.3.1-10)。

12.6 6.切口的縫合

縫合肌層、皮下和皮膚切口放置負壓引流或半管引流1根。

13 中注意要點

1.椎板鉸鏈側宜先行操作,一旦內外皮質全斷裂時,可另選對側作鉸鏈側。氣鑽或電鑽磨外板時,必須準確確定在關節內側的椎板上進行。過於靠外將損傷關節突並導致神經損傷,過於靠內側,則椎板外側殘留過多,影響減壓效果。椎板外層皮質骨一旦磨透,即顯出松質骨,出血量明顯增多,此時應停止進一步操作。

2.開門側椎板切割時,不宜過深,防止深及椎管內,損傷脊髓神經根。

3.椎板開門不可過大或過小。太小起不到減壓作用,太大則容易造成鉸鏈側椎板完全性骨折,使開門和開門後固定困難,甚至造成醫源性脊髓壓迫

4.目前尚無較好的方法來處理開門後的固定。牢固固定棘突於鉸鏈側十分重要。在開門側將同側肌肉作適當分離填入其間,有利於阻止術後關門。

14 術後處理

1.術後以頸託固定,24~48h後拔除引流條,術後10d拆線,並以石膏頸託固定,持續2~3個月。術後定期攝X線片或CT掃描判斷骨折癒合情況。

2.術中如對脊髓刺激或擾動,宜常規應用脫水劑和激素。常規使用預防劑量抗生素以預防感染

15 併發症

15.1 1.脊髓損傷

主要由於術中操作不當所致,尤其是椎管狹窄嚴重者。選擇合適的器械和熟練掌握手術技巧很重要。

15.2 2.出血血腫形成

主要與切口縫合前創面止血有關。局部出血可形成血腫血腫發生在開門側的硬膜外可引起壓迫,使臨牀症狀進行性加重。

15.3 3.關門

與術中固定有關。由於固定不牢固,使得已經開門的椎板恢復原位。如開門側關門後椎板邊緣陷入關節突內側,進入椎管,則更加重椎管狹窄,甚至造成新的致壓物,進一步改進固定方法是值得注意的問題。

15.4 4.椎板遊離

由於鉸鏈側椎板切開過深,或在開門過程中完全骨折,使整個椎板呈遊離狀態,兩側截骨處均不能緊密接觸,不能骨性癒合,反而成爲脊髓的骨性致壓物。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