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細胞腫瘤的切除與下瞼再造手術

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4 ICD編碼

08.2501

5 概述

基底細胞癌是最常見的眼瞼部位癌。在眼瞼部比其他惡性腫瘤多25倍,多發生下瞼。常暴露陽光下的中年以上的人,年齡50~60歲,男性比女性略多。一般僅在局部浸潤生長,很少發生轉移。但處理不當或不加處理,尤其近眥部腫瘤會侵及眼球淚道系統,甚至侵入鼻竇及顱內,可致死亡(圖8.1.19.1-1~8.1.19.1-4)。

基底細胞癌分爲:①結節-潰瘍型;②硬斑型;③淺層型。有時可以帶色素,爲色素性基底細胞癌,像色素痣黑色素瘤,臨牀雖不多見但易混淆,不可忽視。

結節-潰瘍基底細胞癌一般是半透明結節,外圍有擴張毛細血管,中心部凹陷常爲壞死組織潰瘍

Mohs切除是一種外科手術型切除,切除小的板層組織塊,每塊5~10mm2,2~3mm厚。每塊板層下必須是經組織學檢查過的,如某處仍殘留腫瘤細胞,如圖8.1.19.1-5近外眥點線部分(實線板層組織腫瘤已切淨),仍需從鄰近組織再作板塊切除,直至所有惡變組織全部切淨爲止。

放療雖可破壞很多基底細胞癌,但不如適當手術切除那樣有效。因爲周邊部未做組織學檢查,不能保證腫瘤細胞全被照射。殘餘腫瘤於放療無效後,要比同類腫瘤未做放療的更難控制基底細胞癌已侵及骨質,則放療應該少用,因這種浸潤腫瘤比侷限於軟組織者對放射線更富有耐受性

放療的併發症包括淚道系統狹窄、睫毛喪失、皮膚萎縮瞼內翻瞼外翻、黏膜乾燥結膜白斑等放療後產生瘢痕萎縮性改變,在曾接受過放療的部位做手術切除及眼瞼再造是十分困難的。

冷凝治療的併發症有皮膚脫色素、睫毛喪失、瞼緣切跡等,淚道狹窄較少見。在以前曾做過冷凝治療的部位再做手術切除,一般並不困難。

6 術前準備

1.常規體檢  血壓心電圖、肝、腎功能、血、尿、便常規及血小板等均正常。

2.以左下瞼基底細胞癌爲中心拍面部正面像(彩色及黑白各1份)。

7 麻醉體位

全麻,平臥位

8 手術步驟

1.在全麻下距腫瘤邊緣正常皮膚5mm,繞腫瘤周圍畫好皮膚切開線(圖8.1.19.1-6)。

2.先從上瞼及顳部皮膚畫線處切口,在正常顴骨骨膜下剝離,繞過外眥部轉向下瞼畫線處,在上頜骨骨膜下剝離直達內眥部(因下瞼基底細胞癌很深,故也在骨膜下剝離,保證手術不觸及腫瘤)。

3.外眥部眶內部分骨膜及部分脂肪可疑被侵犯時,可從正常組織處切除眶內可疑部分,外眥眶內、外骨膜、部分眶內脂肪、整個下瞼全層包括穹隆部結膜,部分上頜骨及部分顴骨骨膜全部徹底切除(圖8.1.19.1-7)。

4.外眥上瞼外眥部經補充切口予以縫合,創面全封閉。但整個下瞼及部分頰部組織全缺損,眶下壁骨質暴露(圖8.1.19.1-8)。

5.從額部正中取寬2cm長4.5cm皮瓣,轉移下瞼及頰部缺損面,皮瓣上緣與殘餘的球結膜筋膜結節縫合,皮瓣下緣與頰部創緣褥式縫合(圖8.1.19.1-9~8.1.19.1-11)。

6.額部供皮瓣區創緣潛行分離直接縫合。

病例1:距腫物邊緣0.8~1.0cm,切至輪匝肌下(鼻部爲骨膜上),上瞼內2/3、下瞼1/2全層切除,鼻及內眥部剝離至骨膜上,並摘除淚囊,上、下瞼眶部的部分眶隔已破暴露少許眶脂肪,形成最長、最寬爲6.5cm×7.5cm大面積缺損(圖8.1.19.1-12,8.1.19.1-13)。

8.鑑於腫物未侵及眶內,視力良好,而且腫物已徹底切除,故決定修復眼瞼及周圍缺損而保留眼球,於是做6個補充切口

9.用剪刀外眥切開,爲第1補充切口;距殘餘下瞼緣2cm並與之平行做長3cm的第2補充切口;顳上做第3補充切口;沿鼻顴皺襞做第4補充切口額中部做第5、6補充切口

10.沿補充切口向其外圍皮下組織剝離,將上、下瞼緣殘端縫合於相當內眥部的骨膜上。

11.以a、c皮瓣修復下瞼內眥缺損;以b、d、e皮瓣修復上瞼內眥及鼻部缺損,分別做結節縫合(圖8.1.19.1-14~8.1.19.1-16)。術後追蹤3年視力仍1.0。

術後結膜囊塗抗生素眼膏,疏鬆壓迫敷料,繃帶包紮。青黴素240萬U靜脈滴注(用300ml生理鹽水稀釋)2/d,共滴注5d。因手術範圍廣泛,手術時間也較長,而且腫瘤表面痂下有感染壞死。術後7d拆線,皮瓣生長良好。術後追蹤3年無變化。

病例2:女性,56歲。左上、下瞼內眥部、鼻部基底細胞癌5年。各臟器無異常發現,下頜及耳前淋巴結不腫大,血、尿化驗均在正常範圍,全身情況好,視力:雙眼均爲1.0。

9 術後處理

1.結膜囊塗抗生素眼膏,繃帶包紮。

2.全身使用抗生素,根據感染控制情況決定使用時間。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