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隔灸

鍼灸學 灸法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iān gé jiǔ

2 英文參考

indirect moxibustio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間隔灸灸法之一。即間接灸[1]

間接灸艾炷灸的一種。又稱隔物灸。即在艾炷皮膚之間隔墊上某種藥物然後點燃艾炷施灸。常用的隔物灸法有隔姜灸隔蒜灸隔鹽灸、隔藥餅灸[1]

通常以生薑大蒜等一類辛溫芳香的藥物作襯隔,具有加強溫通經絡的作用,又不使艾火直接灼傷皮膚間接灸的種類很多,其名稱通常隨所墊隔的物品而定。如隔姜灸隔蒜灸隔鹽灸、隔藥餅灸等。根據病症選用。

4 隔姜灸·間隔灸

隔姜灸間接灸的一種。將生薑片切成約2分厚的薄片,用針在薑片中間穿孔數個,然後將薑片置於穴位上,把艾炷放在薑片上點燃施灸。基於姜的性味特點,本法多用於治療風寒咳嗽虛寒腹痛嘔吐泄瀉疝氣遺精風寒溼痹等。[2]

隔姜灸[2]

5 隔蒜灸·間隔灸

隔蒜灸間接灸的一種。首見於《肘後方》。選用較大的蒜瓣或獨頭紫皮大蒜切成約2分厚的薄片,中間以針刺成數孔,然後將蒜片置於穴位上,把艾炷放在蒜片上點燃施灸。也可將大蒜搗成泥糊狀均勻地鋪在穴位上,再把艾炷置於蒜泥上點燃施灸。一般每穴可灸5~7壯,隔2~3日1次。因爲大蒜具有清熱解毒的功用,故本法常用於治療癰疽瘡瘍、蛇蟲咬傷等[3]

6 隔鹽灸·間隔灸

隔鹽灸間接灸的一種。首見於《肘後方》。其法將乾燥食鹽塊研爲細末或直接使用精鹽粉填滿臍窩,然後在鹽上面置放艾炷點燃施灸。這是根據神闕穴局部特點而設計的一種經驗灸法,在民間廣爲流傳,臨牀使用價值頗高,常用於治療陰寒腹痛泄瀉小便不通四肢厥逆等[3]

8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93.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96.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9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