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內上髁炎

中醫診斷學 中醫骨傷科 中醫學 中醫病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ōng gǔ nèi shàng kē yán

2 英文參考

internal humeral epicondyliti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肱骨內上髁炎(internal humeral epicondylitis[1])爲病名[2]。是指肱骨內上髁處發生的急性扭傷或慢性勞損性疾病[2][2]

4 症狀

肩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等爲主要表現[2]

5 病因病機

肱骨外上髁炎主要是由於前臂伸肌羣的長期、反覆、強烈的收縮、牽拉,使其附着處肱骨外髁部發生不同程度的急性或慢性積累性損傷肌纖維產生撕裂、出血、機化、粘連,形成無菌炎症反應而引起的臨牀症狀,又稱肱橈關節滑囊炎和前臂伸肌總腱炎,因常見於網球運動員,故俗稱網球肘

6 臨牀表現

臨牀表現主要爲肘關節外側侷限性疼痛、壓痛、伸腕、伸指無力,肘活動正常。肱骨內上髁炎主要是由於前臂屈肌起點肱骨內上髁處反覆牽拉累積性損傷所致,與網球肘的發病機理類似,因常見於高爾夫球運動員、學生、礦工,故俗稱高爾夫球肘、學生肘、礦工肘。網球肘主要好發於中年人,男多於女(約3:1),右側多見,多見於長期從事手和腕勞動工作的職業,如網球、羽毛球、乒乓球運動員、木工、鉗工、油漆工、磚瓦工和家庭婦女。高爾夫球肘則多見於某些職業,如高爾夫球運動員、學生、礦工和家庭婦女,但遠不及網球肘常見,二者之比爲1:7。

1.肘關節外側侷限性疼痛或持續性痠痛,尤其是前臂旋轉、腕關節主動背伸時,疼痛更爲明顯。可有放射至前臂、腕部或上臂痛。有的夜間痛。握物無力,提暖壺倒水、掃地、擰衣等動作困難。

2.有侷限性壓痛點,其位於肱骨外上髁、環狀韌帶或肱橈關節間隙處。肘關節無腫脹,活動正常。

3.前臂伸肌腱牽拉試驗(Mills試驗)陽性:伸肘屈腕握拳,然後前臂旋前,引起肘外側疼痛

4.以上爲網球肘的臨牀表現。

5.高爾夫球肘:

(1)肘關節內側疼痛痠痛,尤其是在作前臂旋前並主動屈腕時疼痛加重,可沿尺側屈腕肌向下放射,屈腕無力,提水桶等困難。

(2)肱骨內上髁處有明顯壓痛。肘關節無腫脹,活動正常。

(3)前臂屈肌腱牽拉試驗陽性:伸肘腕背伸握拳,然後前臂外旋或後旋,引起肘內側疼痛

7 診斷依據

1.發病緩慢,與經常用臂力有關;

2.肘關節外側疼痛,寫字等手部用力時加重。肱骨外上髁伸肌羣附着處壓痛,肘關節活動正常。

3.寫字、握拳、腕關節背伸抗阻力或提重物時,疼痛加重。

4.Mills試驗陽性

5.以上爲網球肘的診斷依據。

6.高爾夫球肘:診斷依據基本同網球肘,只不過疼痛部位在肘關節內側,壓痛在肱骨內上髁處,前臂屈肌腱牽拉試驗陽性

8 治療原則

網球肘和高爾夫球肘均爲一種自限性疾病,保守治療常能奏效,極少數症狀嚴重、保守治療無效者,可手術治療,並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1.非手術治療:適用於大多數病例,包括局部固定和休息、理療、針炙、按摩中藥外敷等。能緩解症狀,但易復發。痛點封閉可使85%以上病例獲治癒方法強的松龍25mg加1%普魯卡因2-4ml於痛點注射,每週一次,3-5次爲一療程。有些病人注射後1-2天疼痛加重,可服止痛劑。局封后2-3周內避免過重勞動。復發者可重新局封治療。

2.手術治療:適用於極少數症狀嚴重、保守治療無效者。術式可選用伸肌腱起點剝離鬆解、環狀韌帶部分切除、橈側腕伸短肌腱延長、肌皮神經血管術切除或旋後肌淺層筋膜弓切開,橈神經深支鬆解術。

3.以上方法適用於網球肘,高爾夫球肘的處理與網球肘相仿。

9 用藥原則

1.絕大多數病例以痛點封閉爲主,輔以局部制動、理療、按摩、消炎止痛類藥等治療。

2.極少數症狀嚴重、保守治療無效者,可行手術治療,術後應用抗生素等。

10 輔助檢查

1.一般病人僅靠病史和臨牀檢查,就能作出診斷,不需任何其他檢查

2.極少數症狀嚴重、保守治療無效而需手術治療者,檢查專案包括檢查框限“A”和“B”。

11 療效評價

1.治癒疼痛及壓痛消失,手握力恢復正常。

2.好轉:症狀基本消失,功能改善。

3.未愈:疼痛及壓痛無改善,功能無改善。

12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88.

治療肱骨內上髁炎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