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白芥子

清炒法 中藥飲片 炒法 中藥學 中藥炮製學 炒黃 中藥材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chǎo bái jiè zǐ

2 英文參考

stir-baked SINAPIS ALB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炒芥子芥子炮製品。芥子的炒法唐代已有,見《外臺祕要》。芥子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或芥Brassica juncea (L.) Czem. et Coss.的乾燥成熟種子[1]炒芥子表面顏色加深,微見裂紋,有香氣[1]芥子炒後可緩和辛散走竄之性,可避免耗氣傷陰,並善於順氣豁痰[1]。多用於痰多咳嗽[1]炮製後更利於粉碎和煎出,同時起到殺酶保苷的作用[1]

4 炒芥子炮製方法

唐代有微熬(《外臺祕要》)[1]

宋至明、清基本沿用前法[1]

現在主要的炮製方法有炒黃等[1]

芥子的製法: 取原藥材,去淨雜質,用時搗碎[1]

炒芥子炮製方法:取淨芥子,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顏色加深,有爆鳴聲,斷面淺黃色,有香氣逸出時即可[1]。用時搗碎[1]

5 炒芥子性狀

芥子爲圓球形,表面呈灰白色或淡黃色(白芥子),或黃色至棕黃色(黃芥子[1]。味辛辣[1]

炒芥子表面顏色加深,微見裂紋,有香氣[1]

6 芥子性味歸經

芥子味辛,性溫[1]。歸肺經[1]

7 芥子的功效與主治

芥子具有溫肺豁痰利氣,散結通絡止痛的功效[1]。用於寒痰咳嗽,胸脅脹痛,痰滯經絡關節麻木疼痛痰溼流注,陰疽腫毒(《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芥子生品辛散力強,善於通絡止痛[1]。多用於胸悶脅痛關節疼痛,癰腫瘡毒[1]。如治療痰飲胸悶脅痛控涎丹(《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治療寒痰凝滯,關節疼痛白芥子散(《校注婦人良方》)[1]

炒芥子可緩和辛散走竄之性,可避免耗氣傷陰,並善於順氣豁痰[1]。多用於痰多咳嗽,如三子養親湯(《韓氏醫通》)[1]炮製後更利於粉碎和煎出,同時起到殺酶保苷的作用[1]

8 炒芥子炮製作用

芥子味辛,性溫[1]。歸肺經[1]。具有溫肺豁痰利氣、散結通絡止痛功能[1]。生芥子辛散力強,善於通絡止痛[1]。多用於胸悶脅痛關節疼痛,癰腫瘡毒[1]。如治療痰飲胸悶脅痛控涎丹(《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治療寒痰凝滯,關節疼痛白芥子散(《校注婦人良方》)[1]

芥子炒後可緩和辛散走竄之性,可避免耗氣傷陰,並善於順氣豁痰[1]。多用於痰多咳嗽,如三子養親湯(《韓氏醫通》)[1]炮製後更利於粉碎和煎出,同時起到殺酶保苷的作用[1]

9 芥子炮製研究

芥子主要含有硫苷化合物[1]

芥子內服後能刺激黏膜,引起胃部溫暖感,增加消化液的分泌,有健胃作用[1]。此苷本身無刺激性,酶解後生成異硫氰酸酯類芥子油),具有辛辣味和刺激[1]。炒後可殺酶保苷,使其服用後,在胃腸道環境中緩慢分解,逐漸釋放出芥子油而發揮治療作用[1]

芥子炮製前後芥子苷進行含量測定,結果表明,炒芥子芥子苷含量高於生品,其水煎液中芥子苷含量炒芥子粗粉>生芥子粗粉>炒芥子>生芥子,故芥子煎劑以打碎爲宜[1]炒芥子煎液中只含芥子苷,生芥子煎液中則含芥子苷和芥子[1]。外用以生品研末爲宜,以免因炒後酶失去活性不能水解苷而難以奏效[1]

清炒法、電熱恆溫烘烤和遠紅外線烘烤炮製白芥子,結果表明,遠紅外線烘烤白芥子色澤均勻,烘烤時間短,含苷量高,損耗低,方法簡單,易於操作[1]

10 炒芥子的貯存方法

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乾燥[1]

11 參考資料

  1. ^ [1] 龔千鋒主編.中藥炮製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107.

用到中藥炒白芥子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