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效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成藥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ǎi xiào wán

2 中藥部頒標準

2.1 拼音名

Baixiao Wan

2.2 標準編號

WS3-B-0264-90

2.3 處方

川貝母   100g 厚朴(姜制) 100g 柴胡 100g? 玄蔘 100g 知母 100g 肉豆蔻(煨) 75g 硃砂 100g 巴豆霜 100g 肉桂 75g 血竭 75g 麝香 5g 冰片 ? 5g

2.4 製法

以上十二味,除巴豆霜麝香冰片外、硃砂水飛或粉碎成極細粉;其 餘川貝母等八味粉碎成細粉;將麝香冰片分別研細,與上述粉末配研,加入巴豆霜混 勻,過篩,每 100g粉末加煉蜜65~ 85g 製成小蜜丸,即得。

2.5 性狀

本品爲棕紅色的小蜜丸;氣香,味涼、微辛。

2.6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 2頁)。

2.7 功能與主治

消積理滯,鎮驚化痰。用於寒熱凝結,停食宿水,腹疼腹脹,痰 喘氣促慢驚風症。

2.8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 1丸,一日 1次,週歲以內小兒酌減。

2.9 規格

每丸重 1g

2.10 貯藏

密封

3 醫方類聚》卷一一二引《居家必用》

3.1 組成

大黃(生用)3兩,黑牽牛(取頭末)3兩,橘紅2兩,青皮(湯浸,去白)2兩。

3.2 主治

遠年近日一切積聚及酒食所傷。

3.3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或加至50-60丸,空心、臨臥溫湯送下。

3.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蒸熟蘿蔔膏子和爲劑,丸如梧桐子大。

4 經驗奇效良方

4.1 組成

貝母2錢,川厚朴2錢,血竭1錢5分,柴胡2錢,上肉桂1錢5分,巴豆去油)2錢,玄蔘2錢,肉豆蔻1錢5分,知母2錢,真麝香1分,冰片1分,神金10張,辰砂2錢。

4.2 功效

消積理滯,鎮驚化痰

4.3 主治

小兒急慢驚風痰喘氣促,寒火結胸大小便閉塞,一切食積痰瘧,腹疼腹脹,紅白痢疾,及發斑出疹,熱毒內陷等證。

4.4 用法用量

未滿週歲每服3丸,週歲以上每服5丸,用蔥白1寸,燈心7根,煎湯將丸溶化,加白糖少許,溫服

4.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以辰砂爲衣,宜盛瓷瓶,不可泄氣。

5 《病醫大全》卷三十五

5.1 組成

黃柏苦蔘連翹川牛膝何首烏當歸尾、生地、牡丹皮防風防己荊芥紫蘇葉

5.2 主治

不拘遍身上下手足膿窠,血風疥癬。

5.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白湯送下。1斤服完,除根不發。加蛇蛻1兩研更妙。

5.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神曲打糊爲丸。

5.5 各家論述

黃柏爲君,苦蔘爲臣,連翹川牛膝何首烏當歸尾、生地、牡丹皮爲佐,防風,瘡在上爲使,防己荊芥紫蘇葉,瘡在下,此三味爲使。

6 《醫統》卷八十七

6.1 組成

生地黃取汁)150枚,烏頭150枚,大豆3升半。

6.2 功效

令人能食,益氣,強盛有子,發白反黑,齒落更生。

6.3 主治

痼冷風眩寒中手足冷,胃寒臍冷,百病五勞

6.4 用法用量

初服2豆(走尺??),漸服至20豆,有病空腹服,無病食後服四時合亦得,2月制尤美。

6.5 製備方法

烏頭以酒1升半,和地黃汁烏頭至爛,絞去滓,納豆子於二汁中,至除日曬之,有餘汁更浸至汁盡爲度。

6.6 用藥禁忌

先病熱之人不可服。

7 瘍醫大全》卷七

7.1 組成

草烏頭(酒浸半日,颳去皮,切片,炒)1兩,馬錢子(切薄片,炒黃色,篩去毛,淨)1兩,全當歸切片,酒拌,曬乾,炒)1兩,麻黃(去節,不見火,曬脆)1兩,真殭蠶(酒洗,炒去絲)1兩,穿山甲(炒,去沙)1兩,大甘草(不見火,曬乾,研)5錢。

7.2 主治

一切大毒惡瘡,無論已潰未潰。

7.3 用法用量

高年者5-6分,中年者7-8分,少年者3分,凡服俱用蔥汁白湯送下。務須避風取汗,如汗出後,必須次日辰已時方可起牀見風,如不遵戒守,汗出見風,則手足堅硬。凡犯此者,即用甘草末,調服即解。

7.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蔥汁熬湯,水爲丸,如芥子大,曬乾,瓷瓶密貯。

7.5 用藥禁忌

孕婦忌服。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