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解》

清 汪昂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參蘇飲

(《元戎》)治外感內傷發熱頭痛嘔逆咳嗽,痰塞中焦眩運嘈煩,傷風泄瀉;及傷寒已汗發熱不止(發熱頭痛外感也;咳嗽痰壅、嘔逆泄瀉內傷也;已汗而熱不止,陰虛也)。人蔘紫蘇幹葛前胡半夏薑汁炒)茯苓(七錢半)陳皮(去白)甘草枳殼(火,去人此手足太陰藥也。風寒解表,故用蘇、葛、前胡;勞傷宜補中,故用參、苓、甘草;橘半除痰止嘔,枳桔利膈寬腸,木香行氣破滯。使內外俱和則邪散矣(溢飲身重注痛者,亦宜此方和解之。劉宗濃曰∶此出少陽柴胡例藥,治感冒異氣痰飲之病。本方雲前胡葛根自能解肌謂參合四物,名茯苓補心湯,尤能治虛熱及吐衄便血,乃虛實表裏兼治之劑,然不可過)。本方去人蔘前胡,加川芎柴胡,姜棗煎,名芎蘇飲《澹療》∶治傷風寒,外有發熱頭痛惡寒,內有咳嗽吐痰氣湧(此或肺有實熱,故去人蔘,加川芎,爲通陰陽血氣之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