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熱

中醫病證名 鍼灸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ū rè

2 英文參考

asthenic fever[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asthenia hea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deficiency-heat[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3 概述

虛熱泛指陰、陽、氣、血不足而引起的發熱,分別稱爲陰虛發熱氣虛發熱血虛發熱陽虛發熱[1]

虛熱見《諸病源候論·病熱候》。陰陽氣血虛虧引起的發熱。《醫學入門》卷五:“凡虛熱皆因精神外弛,嗜慾無厭,陰氣耗散,陽無所附,遂致浮散肌表而發熱,實非有熱也。”《證治準繩》卷一:“若無飲食勞倦,爲內傷元氣,此則真陽下陷,內生虛熱,故東垣發補中益氣之腐化,用人蔘黃芪等甘溫之藥,大補其氣而提其下陷,此用氣藥以補氣之不足也;又若勞心好色,內傷真陰陰血既傷,則陽氣偏勝而變爲火矣,是謂陰虛火旺勞瘵之症,故丹溪發陽有餘陰不足之論,用四物加黃柏知母補其陰而火自降,此用血藥以補血之不足者也。”《雜病源流犀燭·火病源流》。氣虛熱,昇陽以散之,用補中益氣湯益胃昇陽湯血虛熱滋陰以降之,用滋陰降火湯坎離丸氣血虛熱,昇陽滋陰兼用之,用十全大補湯人蔘養營湯知母黃柏(見《雜病源流犀燭·火病源流》)。

4 陰虛發熱·虛熱

陰虛發熱爲多因素體陰虧,或治療不當,傷津耗液,或熱病後期邪熱耗陰,陰虛不能制陽,虛熱內生。臨牀主要表現爲骨蒸潮熱五心煩熱、口燥咽乾顴紅盜汗、脈細數、舌紅少苔等。[2]

5 氣虛發熱·虛熱

陰虛則內熱出《素問·調經論》。是陰陽學說用以說明人體病理變化。指因勞倦太過,損傷脾氣,致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谷氣留而不行,鬱久化熱燻蒸胸中,所以內熱。此種內熱實際上是脾氣虛發熱,脾屬陰,故稱脾虛陰虛。爲了避免概念混亂,現在臨牀上常把這種情況稱爲“氣虛發熱”。[2]

6 陽虛發熱·虛熱

陽虛發熱爲多由素體陽虛氣虛日久,以致陽虛陰盛陰寒盛極,格陽於外;或陽氣衰微,火不歸元,浮陽外越所致。臨牀除見到一般虛熱的特點外,常兼見面浮肢腫形寒肢冷、精神疲憊、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舌質淡嫩等陽虛表現。[3]

7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26.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01.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9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