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痹

中醫病證名 中醫診斷學 十二經筋 鍼灸學 中醫學 經絡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òng xià bì

2 英文參考

tendon disease of small intestine meridia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仲夏痹爲病證名[1]仲夏痹又名手太陽經筋病候[2]十二經筋病中的手太陽筋病[2][3]。出《黃帝內經靈樞·經筋》。這是以手足陰陽之筋應四時、十二月[3]手太陽痹症多發於五月(仲夏)[3]。《靈樞注證發微》:“此證當發於五月(指農曆)之時,故名之曰仲夏痹也。” 《黃帝內經靈樞·經筋》:“手太陽之筋……其病,小指支肘肉銳骨後廉痛,循臂陰腋下腋下痛,腋後廉痛,繞肩胛引頸而痛,應耳中鳴,痛引頷,目瞑,良久乃得視。頸筋急則爲筋瘻頸腫寒熱在頸者,治在燔針劫刺之,以知爲數以痛爲輸。其爲腫者,復而銳之。本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屬目外眥,上頷,結於角,其痛當所過者支轉筋。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爲數以痛爲輸。名曰仲夏痹也。”

參見手太陽經筋手太陽經筋十二經筋之一[4]。出《黃帝內經靈樞·經筋》。起於手小指上,結於腕背的腕骨部,上行前臂內側,結於肘內銳骨(肱骨內上髁)後,以手指彈該處(尺神經所在),有痠麻感傳至小指上,再上行結於腋下;其分支向後行於腋後緣,上繞肩胛,沿頸旁出走足太陽經筋之前,結於耳後乳突;由此分出一支進入耳中;直行的從耳後向上至耳上部,再下行結於下頷處,又上行連屬目外眥[4]。另一分支從頸部分出,向上經過下頜關節,沿耳廓前向上連屬目外眥,上行於前額,結於額角[4]。其病症爲經筋循行、結聚部位掣引疼痛耳鳴且痛,目閉良久才能視物,頸筋拘急,可發生筋瘻頸腫等症[4]。治以“燔針劫刺”,以痛爲腧[4]

手太陽經筋[4]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38.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09.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59.
  4. ^ [4]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7.

治療仲夏痹的方劑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