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痰茯苓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ì tán fú líng wán

2 別名

茯苓丸(《婦人大全良方》卷三)、《指迷》茯苓丸(《證治準繩·類方》卷二)。

3 處方

茯苓30克 枳殼麩炒,去瓤)15克 半夏60克 風化樸消7.5克

4 製法

上藥四味,共爲細末,生薑自然汁煮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5 功能主治

祛痰化溼。治中脘停痰,臂痛難舉,或四肢浮腫,脈沉細。

6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生薑湯下。

7 注意

便溏者勿服。

8 摘錄

《百一選方》卷五引《全生指迷方

9 《百一》卷五引《全生指迷方

9.1 方名

治痰茯苓丸

9.2 別名

茯苓丸、消痰茯苓丸、指迷茯苓、千金茯苓丸、世傳茯苓丸茯苓指迷丸指迷丸

9.3 組成

茯苓1兩,枳殼麩炒,去瓤)半兩,半夏2兩,風化樸消1分。

9.4 功效

潛消痰積燥溼導痰。

9.5 主治

痰濁內阻,手臂痠痛或抽掣,不能舉物,肢體麻木眩暈梅核氣癔病,及婦人產後發喘,四肢浮腫

9.6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生薑湯送下。

9.7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生薑自然汁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9.8 用藥禁忌

非大實者不可輕投。

9.9 臨牀應用

1.手臂抽掣:累有人爲痰所若苦,夜間兩臂常若有人抽牽,兩手戰灼,至於茶盞亦不能舉,只以此藥治之,皆隨服隨愈。
2.肢體麻木:馮某,女,50歲,右側腓腸肌外緣麻木三個月,面積約有4×6cm。查患者舌象正常,脈滑實,乃痰客經絡血脈失養所致,疏方指迷茯苓丸,服12劑獲驗。
3.梅核氣:趙某,女,36歲,咽嗌不適半年,如物堵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經耳鼻咽喉科檢查無異常,脈滑,苔白,遂斷爲“梅核氣”,方投指迷茯苓丸,服10劑後病愈。
4.癔病:陳某某,女,46歲,因家務事發生口角後,遂至精神抑鬱,煩躁易怒,寡言少語,食慾減退,嘔吐痰涎,時而胡言亂語,曾用西藥氯丙嗪谷維素、安定等不效。患者表情淡漠,語無倫次,舌質淡,苔白厚膩,脈滑數,自感胸中有物堵塞。此留飲爲患,疏指迷茯苓丸方加減:茯苓12g、枳殼12g、半夏9g、芒消12g、遠志12g、石菖蒲12g、生薑3片,進2劑,大便通利;諸症遂減,食慾有增。後減芒消爲9g,繼進3劑而愈。

9.10 各家論述

1.《醫方考》:半夏燥溼茯苓滲溼,溼去則飲不生;枳實削堅,風化消軟堅,堅去則痰不固。
2.《成方便讀》:方中以半夏化其痰,茯苓行其溼,枳殼破其氣,而以薑汁開之,芒消下之,用法之周到,佐使之得宜,其痰有不去者乎。
3.《中醫治法方劑》:本方以小半夏加茯苓湯爲基礎,加枳殼風化消而成。小半夏湯爲著名的燥溼祛痰,降逆止嘔劑。本方用之以燥溼濁而祛痰涎,配枳殼調暢氣機,氣行則痰溼亦行;又以茯苓利水滲溼,導水溼痰濁從前陰而出;風化消軟堅滌痰,導痰濁大便而出,共呈燥溼行氣,消解頑痰功效。

9.11 附註

茯苓丸(《婦人良方》卷三)、消痰茯苓丸(《直指》卷十八)、指迷茯苓丸(《玉機微義》卷四)、千金指迷丸(《醫學入門》卷七)、世傳茯苓丸(《準繩·女科》卷二)、茯苓指迷丸(《不居集》上集卷十七)、指述丸(《金鑑》卷四十一)。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