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維脈

奇經八脈 腧穴學 鍼灸學 中醫學 經絡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áng wéi mài

2 英文參考

yangwei meridia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yang link vessel[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Yang Link Channel[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Yang Link Vessel[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陽維脈奇經八脈之一[1][2]。出《黃帝內經素問·刺腰痛論》。本經足太陽膀胱經金門穴開始,沿下肢外側上行,經脅肋肩胛到耳後方,再向上到頭額部後,又折回到項後風府穴處[2]陽維脈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等諸陽之維。手少陽三焦經外關穴與本脈脈氣相通[2]

4 陽維脈循行路徑

陽維脈循行路徑

陽維脈循行路徑

陽維脈起於諸陽之會,即起於足太陽膀胱經之足外踝下一寸金門穴。再從金門穴行於足少陽膽經外踝上七寸陽交穴。又與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陽蹺脈,會於肩後大骨下胛上廉臑俞穴,又與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會於缺盆中上毖際天髎穴,又會於肩上陷中肩井穴。從肩井穴上頭,與足少陽膽經會於眉上一寸陽白穴。從陽白穴上行於眼上方,直入髮際本神臨泣穴。從臨泣穴上行經正營穴,循行枕骨下而至腦空穴。從腦空穴下行至耳後大筋外端風池穴,又與督脈會於項後風府啞門穴。

中醫大辭典》:陽維脈循行路線,據《奇經八脈考》載:“陽維,起於諸陽之會,其脈發於足太陽金門穴……循膝外廉,上髀厭,抵少腹側……循脅肋,斜上肘上……過肩前……入肩後……上循耳後……下額……循頭入耳,上至本神而止。”本脈自諸陽經的交會之處起始,其脈氣發自足太陽經的金門穴部位,沿着下肢外側上行,經過髖關節部,循脅肋後側,從腋後上肩至前額,再到項後,與督脈會合[2]

中國鍼灸學詞典》:陽維脈足太陽膀胱經金門穴開始,沿下肢外側上行,經脅肋肩胛到耳後方,再向上到頭額部後,又折回到項後風府穴處。手少陽三焦經外關穴與本脈脈氣相通[2]

中醫藥學名詞(2004)》:陽維脈起於足跟外側,向上經過外踝,與足少陽膽經並行,沿下肢外側上行至髖部,經脅肋後側,從腋後上肩,至前額,再到項後,合於督脈[3]

黃帝內經素問·刺腰痛論》:“陽維之脈,脈與太陽腨下間,去地一尺所。”《難經·二十八難》載:“陽維起於諸陽會也。”《奇經八脈考》具體指出:“陽維起於諸陽之會,其脈發於足太陽金門穴,在外踝下一寸五分;上外踝七寸,會足少陽陽交,爲陽維之郄;循膝外廉,上髀厭,抵少腹側,會足少陽居髎;循脅肋,斜上肘上,會手陽明、手足少陽臂臑;過肩前,與手少陽會於臑會天髎;卻會於手足少陽足陽明肩井;入肩後,會手太陽陽蹻臑俞;上循耳後,會手足少陽風池;上腦空承靈正營目窗臨泣;下額,與手足少陽陽明五脈會於陽白;循頭入耳,上至本神而止。凡二十二穴。”此說與《鍼灸甲乙經》所載交會穴不完全相同。

陽維脈起於足太陽膀胱經外踝下之金門穴,從胻骨而上,循背外側、肩胛、項旁至面,上頭後至腦後啞門穴,維絡諸陽會於督脈

循行路線:

奇經陽維脈經別循行路徑圖


6 陽維脈經脈

陽維脈主要病候爲惡寒發熱腰痛[4]

陽維脈聯絡各陽經,與陰維脈共同起溢蓄氣血作用。其病變主要表現爲發冷、發熱外感熱病表證。 患陽維脈疾病者,有下列病候:多見寒熱

中國鍼灸學詞典》:陽維發病主要表現爲惡寒發熱等表症[4]。《難經·二十九難》:“陽維爲病苦寒熱。”或見腰痛。《黃帝內經素問·刺腰痛篇》:“陽維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腫,刺陽維之脈。”

中醫大辭典》:本脈發生病變,主要表現爲寒熱往來等。[4]

7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34.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91.
  3.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4. ^ [4]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3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