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維

經穴別名 奇經八脈 腧穴學 經外奇穴 鍼灸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áng wéi

2 英文參考

Xuánzhōng GB39[中國鍼灸學詞典]

3 概述

陽維:1.經穴別名;2.經外奇穴名;3.陽維脈

4 經穴別名·陽維

4.1 懸鐘的別名·陽維

陽維經穴別名。即懸鐘。《脈經》:“寸口脈緊……刺陽維,在外踝上三寸間也。”[1]

懸鐘經穴名(Xuánzhōng GB39)。出《鍼灸甲乙經》。屬足少陽膽經。爲八會穴髓會。懸,懸掛;鍾,鍾鈴。穴當外踝上,正是古時小兒懸掛腳鈴部位,故名。位於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處。正坐或側臥取之。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趾長伸肌→小腿骨間膜。有泄膽火、清髓熱、祛風溼、通經絡的作用。主治頭項、胸脅本經脈所過部位的疾患。如偏頭痛頸項強、鼻衄瘰癧腋腫脅肋疼痛四肢關節痠痛半身不遂、筋骨攣痛、腳氣跟骨痛、渾身瘡癩等。現代又多用以治療落枕偏頭痛頸淋巴結結核腋窩淋巴結腫大、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小兒舞蹈病、血管頭痛、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等。一般直刺1.0~1.5寸;可灸。[2]

懸鐘[2]

4.2 外關的別名·陽維

陽維經穴別名,即外關[3]。見《鍼灸穴名解》。

穴位外關
漢語拼音Waiguan
羅馬拼音Waikuan
美國英譯名Outer Pass
各國代號中國TE5
日本5
法國莫蘭特氏TR5
富耶氏TR5
德國3E5
英國T5
美國TB5

外關經穴名(Wàiguān TE5)[4][5]。出《黃帝內經靈樞·經脈》。屬手少陽三焦經[5][5]外關手少陽三焦經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陽維脈[5][5][6]。外爲內之對,關即關隘,此穴在前臂外側要處,猶如關隘,故名外關[6]外關穴主要用於頭面、耳目及本經脈所過的疾患:如感冒頭痛發熱耳鳴耳聾目痛咽腫口眼㖞斜瘰癧胸脅痛手顫指麻,肘臂屈伸不利,熱病目赤腫痛肩背痛,肘臂手指疼痛手顫,頰痛,脅肋痛,上肢痹痛,偏頭痛鼻衄牙痛急驚風失眠咳嗽腹痛便祕腸癰霍亂,上肢疼痛五指痛,不能握物,落枕,現代又用外關穴治療感冒三叉神經痛腮腺炎,高血壓小兒麻痹後遺症偏癱耳鳴耳聾鼻衄牙痛上肢關節炎,橈神經麻痹急性腰扭傷,顳頜關節功能紊亂,腹痛便祕腸癰霍亂,腦血管後遺症,遺尿等。外關穴爲保健常用穴,經常點按可預防感冒[7]

4.2.1 外關穴的別名

陽維[7]

4.2.2 出處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手少陽之別,名曰外關。去腕二寸,外繞臂,注胸中,合心主

4.2.3 穴名

外爲內之對,關即關隘,此穴在前臂外側要處,猶如關隘,故名外關[7]

外,指前臂外側。關,關隘,關要。此穴在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陷凹中,爲手少陽三焦絡脈別出與手厥陰心包聯絡處,故名外關,與內關相對。楊上善說:“此處少陽之絡,別行心主外關,故曰外關也。”又本穴爲手少陽之絡,得手厥陰過經來會之氣,溢於無名指之端,是爲關衝關衝治症,多與本穴略同。[7]

4.2.4 特異性

外關穴爲手少陽三焦經絡穴

外關穴爲八脈交經(會)穴之一,交陽維脈。

4.2.5 所屬部位

前臂[8]

4.2.6 外關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外關穴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8]

外關穴位於腕部背橫紋上2寸,尺、橈兩骨間[8]

外關穴位於前臂後區,腕背側遠端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間隙中點[8]。伏掌取穴[8]

外關穴在手少陽三焦經的位置

外關穴在前臂的位置

外關穴的位置

外關穴在前臂的位置

外關穴的位置

外關穴在前臂的位置(肌肉

外關穴的位置

外關穴在前臂的位置(骨骼

4.2.7 外關穴的取法

伸臂俯掌,於手背橫紋中點直上2寸,尺橈骨之間 ,與內關穴相對取穴

外關穴位於前臂後區,腕背側遠端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間隙中點,伏掌取穴[8]

伸臂俯掌,於腕背橫紋中點直上2寸,尺、橈骨之間,與內關相對處取穴[9]

外關穴的位置

圖出自《中國鍼灸學詞典》

4.2.8 外關穴位解剖

外關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小指伸肌、指伸肌、示指伸肌。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和掌側動、靜脈本幹。分佈着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有橈神經前臂骨間背側神經和正中神經之骨間掌側神經皮膚由橈神經發出的前臂後皮神經分佈。此處皮膚及皮下筋膜較掌側厚而鬆弛,橈神經的淺支與頭靜脈起始部伴行,尺神經手背支和貴要靜脈起始部伴行。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前臂深筋膜,經小指伸肌的橈側小指伸,深進在拇長伸肌的尺側入示指伸肌,以上諸肌(腱)均由橈神經肌支支配。

4.2.8.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小指伸肌和指伸肌→拇長伸肌和示指伸肌[9]

皮膚→皮下組織小指伸肌→拇長伸肌→示指伸肌[10]

4.2.8.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分佈;深層有骨間後神經和骨間後動脈分佈[10]

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有橈神經前臂骨間背側神經,正中神經之骨間掌側神經,並有前臂骨間背側動脈前臂骨間掌側動脈本幹通過[10]

4.2.9 外關穴的功效與作用

外關穴具有清熱解表通經活絡的功效。

外關穴有疏表解熱,通經活絡作用[10]

外關穴是八脈交會穴,通於陽維脈陽維脈“維絡諸陽而主表”,所以本穴爲退熱要穴,並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10]

手少陽經脈行於頭之偏側部,上項,入耳中,達眼部,故外關穴可治療頭面五官[10]

外關穴爲手少陽三焦經絡穴,與手厥陰心包經表裏手厥陰心包經“循經出脅”,故取之也可治胸脅疼痛[10]

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故外關穴可治療手臂、手指屈伸不利,上肢痿痹,手顫[10]

外關穴爲保健常用穴,經常點按可預防感冒[10]

外關穴又是止痛要穴,配合谷可用於各種疼痛[10]

外關穴系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陽維脈,有鎮驚熄風通經活絡之功。治肘臂不得屈伸,五指不能握及耳聾等症。[10]

4.2.10 外關穴主治病

外關穴主要用於頭面、耳目及本經脈所過的疾患:如感冒頭痛發熱耳鳴耳聾目痛咽腫口眼㖞斜瘰癧胸脅痛手顫指麻,肘臂屈伸不利,熱病目赤腫痛肩背痛,肘臂手指疼痛手顫,頰痛,脅肋痛,上肢痹痛,偏頭痛鼻衄牙痛急驚風失眠咳嗽腹痛便祕腸癰霍亂,上肢疼痛五指痛,不能握物,落枕,現代又用外關穴治療感冒三叉神經痛腮腺炎,高血壓小兒麻痹後遺症偏癱耳鳴耳聾鼻衄牙痛上肢關節炎,橈神經麻痹急性腰扭傷,顳頜關節功能紊亂,腹痛便祕腸癰霍亂,腦血管後遺症,遺尿等。

外關穴主治感冒頭痛發熱耳鳴耳聾目痛咽腫口眼㖞斜瘰癧胸脅痛手顫指麻,肘臂屈伸不利等[10]

外關穴主要用於頭面、耳目及本經脈所過的疾患:如熱病頭痛耳聾耳鳴目赤腫痛胸脅痛肩背痛、肘臂手指疼痛手顫[10]

外關穴主治熱病頭痛、頰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瘰癧脅肋痛、上肢痹痛[10]

外關穴主治偏頭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鼻衄牙痛,頰痛;急驚風失眠咳嗽腹痛便祕腸癰霍亂胸脅痛,肘臂屈伸不利,上肢疼痛手顫五指痛,不能握物,落枕熱病[10]

現代又用外關穴治療感冒三叉神經痛腮腺炎、高血壓小兒麻痹後遺症偏癱[10]

頭面五官科疾病:目赤腫痛耳鳴耳聾鼻衄牙痛

運動系統疾病:上肢關節炎,橈神經麻痹急性腰扭傷,顳頜關節功能紊亂,落枕等。

消化系統疾病:腹痛便祕腸癰霍亂

其他病症:熱病感冒高血壓偏頭痛失眠,腦血管後遺症,遺尿

4.2.11 刺灸法

4.2.11.1 刺法

直刺0.5~1寸[10][10][10][10],或透內關[10],局部有酸脹感[10],有時可擴散指端[10];或向上斜刺針感可向上擴散至肘、肩部,以治肘、肩及軀幹疾病;或向陽池方向斜刺運針,以治療手腕疾患[10]

4.2.11.2 灸法

可灸[10][10][10]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10]

4.2.12 外關穴的配伍

外關穴配大椎曲池風池感冒發熱[10]

外關穴配聽會中渚耳聾耳鳴[10]

外關穴配曲池太沖高血壓[10]

外關穴配肩髑、曲池手三裏合谷治上肢癱瘓[10]

外關內關陽陵泉,治脅肋痛[10]

外關聽宮聽會,治耳聾[10]

外關肩髃曲池手三裏合谷,治上肢癱瘓[10]

外關大椎曲池列缺合谷,治感冒發熱[10]

外關陽池中渚,有通經活絡作用,主治手指疼痛,腕關節疼痛

外關太陽率谷,有祛風通絡止痛作用,主治偏頭痛

外關後溪,有舒筋活絡作用,主治落枕

外關足臨泣,爲八脈交會穴,主治耳目、頸項及肩部病證。

4.2.13 文獻摘要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手少陽之別,名曰外關……病實則肘攣,虛則不收。取之所別也。

鍼灸甲乙經》:肘中濯濯,臂內廉痛,不可及頭,外關主之。耳焞焞渾渾聾無所聞,外關主之。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治肘臂不能屈伸,手五指盡痛不能握物,耳聾無所聞。

類經圖翼》:凡三焦相火熾盛及大便不通脅肋疼痛者,俱宜瀉之。

八脈八穴治症歌》:肢節腫痛膝冷,四肢不遂頭風,背胯內外骨筋攻,頭項眉棱皆痛;手足熱麻盜汗,破傷眼腫睛紅,傷寒自汗表烘烘,獨會外關爲重。

鍼灸大成》:主耳聾渾渾焞焞無聞,五指盡痛,不能握物。

4.2.14 研究進展

4.2.14.1 治療近視

針刺外關光明治療青少年近視眼有效,針感可達眼部,並可提高視力,改善屈亮度[10]

4.2.14.2 鎮痛

針刺外關有一定鎮痛作用,如將家兔用鉀離子透人法測痛,電針一側“合谷”及“外關”,以弱刺激強刺激,針刺20 min的痛閾提高率分別爲150%和140%。弱刺激易被納洛酮所對抗,強刺激不被納洛酮對抗,而且血漿皮質醇去甲腎上腺素、環腺苷酸都顯著升高,與弱刺激組有顯著差異,說明內啡肽不是應激鎮痛的主要物質,它與“弱電針”即一般電針鎮痛機制有所不同。[10]

4.2.14.3 治療急性腰痛

取患側外關,強行提插捻轉留針20 min,間隔5 min行鍼一次,留針期間,囑患者做仰臥、轉側、踢腿、下蹲、起立等動作,直至腰部肌肉鬆弛,疼痛明顯減輕爲度。[10]

4.2.14.4 對甲皺微循環的影響

激光治療儀照射卒中患者患側外關,可使其血流速度較照射前明顯加快,管襻長度、直徑也增長變粗,輸入與輸出口徑比值趨於正常,管襻較清晰,管襻的排列、襻頂瘀血及血色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0]

4.2.14.5 催乳

針刺外關等穴組,可使缺乳婦血中生乳激素的含量升高[10]

4.2.14.6 治療落枕

取健側外關穴,亦可取雙側。進針後行瀉法,得氣提插捻轉2~3分鐘後留針,並囑患者活動頸部,有良好療效。

4.2.14.7 治療急性腰扭傷

取患側外關三陽絡穴,留針5~10分鐘,留針期間行強刺激手法2~3次,並囑患者作前俯後仰,下蹲起立,左右旋轉,深呼吸等動作,有良好療效。

4.2.14.8 治療踝關節扭傷

取患肢對側外關穴,得氣後反覆捻轉提插2~4次,在行鍼過程中,囑患者活動患側肢體(由輕到重),疼痛即可減輕。

5 經外奇穴名·陽維

陽維經外奇穴[10]。出《千金翼方》:“耳風聾雷鳴,灸陽維五十壯。在耳後,引耳令前,弦弦筋上是。”

5.1 定位

經外奇穴陽維位於耳廓根部,用手拉耳向前時,當耳根後出現的弦筋上是穴[10]

5.2 治病

經外奇穴陽維主治耳鳴、耳聾[10]

5.3 刺灸法

—般直刺0.1~0.2寸;可灸[10]

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3~5分鐘。

7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90.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29.
  3. ^ [3]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13.
  5. ^ [5]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01.
  6. ^ [6]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7. ^ [7]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87-288.
  8. ^ [8]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06.
  9. ^ [9]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87-288.
  10. ^ [10]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02-103.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