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三針

經外奇穴 經穴 鍼灸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ī sān zhēn

2 英文參考

EX-LE4[中國鍼灸學詞典]

Yánglíngquán GB34[中國鍼灸學詞典]

3 概述

膝三針指治療膝關疼痛、膝扭傷的三個常用穴位。即內、外膝眼陽陵泉[1]

4 內膝眼·膝三針

內膝眼經外奇穴名(EX-LE4)。與外膝眼相對,位於膝部,髕韌帶內側凹陷處的中央。主治膝痛、腳氣、腿腳重痛等。一般向膝中方向斜刺0.5~1.0寸,或透刺外膝眼[2]

5 外膝眼·膝三針

外膝眼經外奇穴名。與內膝眼相對,合稱膝眼外膝眼犢鼻穴同位[3]

6 陽陵泉·膝三針

陽陵泉經穴名(Yánglíngquán GB34)。出《黃帝內經靈樞·邪氣臟腑病形》。屬足少陽膽經合穴五行屬土。陽:陰之對,外爲陽;陵:丘陵;泉:水泉膝外側腓骨小頭隆起如陵,穴在其下陷中,猶如水泉,故名。位於小腿外側,腓骨頭前下方凹陷中。屈膝取穴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腓骨長肌→趾長伸肌。有疏肝利膽舒筋活絡作用。主治膽、肝、下肢等疾患。如胸脅支滿脅肋疼痛嘔吐膽汁寒熱往來頭痛腰痛半身不遂、膝股疼痛、下肢麻木、腳脛痠痛筋攣、筋軟、筋痛虛勞失精小便不禁遺尿顏面浮腫小兒驚風等。現代又多用以治療肝炎、膽囊炎膽道蛔蟲症高血壓肋間神經痛、舞蹈病、坐骨神經痛肩關節周圍炎、下肢疼痛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等。一般直刺1.0~1.5寸;可灸。實驗研究發現:①針刺此穴能增加膽囊的運動和排空能力起針後10分鐘更爲顯著,瀉法明顯。②針刺此穴可使膽總管規律性收縮,蠕動增加,緩解奧狄氏括約肌痙攣,膽汁流出量有明顯增加。[4]

陽陵泉[4]

7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51.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0.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04.
  4. ^ [4]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8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