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辛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ōng xīn wán

2 方出《千金》卷六,名見《普濟方》卷三○○

2.1 組成

梔子18銖,甘草18銖,細辛30銖,桂心12銖,芎1兩。

2.2 主治

口吻瘡

2.3 用法用量

食後服7丸,每日2次。愈止。

2.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

2.5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口瘡而用桂心、芎,導虛火,和營血,崇本之治,難爲俗陳。其細辛專散浮熱梔子專散泄虛陽,甘草調和寒熱諸性也。

3 普濟方》卷一三六引《海上名方》

3.1 組成

川芎2兩,華陰細辛半兩(去葉),甘草1分(炙)。

3.2 功效

常服清利眼目。

3.3 主治

傷寒非時頭痛

3.4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後細嚼,用薄荷茶送下。

3.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每兩作8丸。

4 聖濟總錄》卷一○七

4.1 別名

芎術丸

4.2 組成

芎1兩,蒼朮(米泔浸3日,竹刀子颳去黑皮,切)1兩,細辛(去苗葉)1兩,蟬殼(去土)1兩,荊芥穗1兩,菊花1兩,蕤仁3分(和皮)。

4.3 主治

目風眼寒,頭目昏疼;眼暈翳。

4.4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細嚼酒送下,或鹽湯送下,不拘時候。

4.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彈子大。

4.6 附註

芎術丸(原書卷一○八)。

5 《本事》卷四

5.1 組成

川芎(洗)1兩,防風(去叉股)1兩,殭蠶(去絲嘴,炒)1兩,獨活(黃色如鬼眼者,去蘆,洗,焙)1兩,天麻4兩,桔梗(炒)3兩,細辛(去葉)半兩,白附子(炒)半兩,羌活(洗,去蘆)半兩,甘草(炙)半兩,薄荷1兩半,荊芥穗1兩半。

5.2 主治

頭痛面赤,煩悶咽乾上膈風痰,頭目暈昏,百節疼痛,背項拘急

5.3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後茶、酒嚼下。

5.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彈子大。

5.5 各家論述

本事方釋義》:川芎氣味辛溫,入足少陽、厥明;防風氣味辛甘微溫,入足太陽殭蠶氣味辛鹹,入手陽明,能引藥入絡;獨活氣味苦辛甘平,入足少陰厥陰桔梗氣味苦辛平,入手太陰,爲諸藥之舟楫;天麻氣味辛平,入足陽明厥陰,能泄肝風,止頭暈細辛氣味辛溫,入足少陰白附子氣味辛甘大溫,入足陽明羌活氣味苦辛甘平,入足太陽甘草氣味甘平,入手太陰薄荷氣味辛涼,入手太陰足厥陰荊芥氣味辛溫,入足太陽少陰。清茶送,取其降也;溫酒送,取其散也。此症非羣劑風藥不能散,兼以甘桔清咽利膈,則病自然少減矣。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