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救治日

健康日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īn gěng jiù zhì rì

每年的11月20日爲中國1120心梗救治日,又稱心梗救治日

2 心梗救治日的由來

爲提高公衆對心梗嚴重性與防治重要性的認知,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規範化救治流程,2014年,我國首次成立了“心梗救治日”,確定每年的11月20日爲“中國1120心梗救治日”。

1120寓意有兩個:一是急性心肌梗死發生後要迅即撥打120;二是急性心肌梗死搶救的黃金時間爲120分鐘,從發病至開通梗死血管如能在120分鐘內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據2013年8月8日正式發佈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3》顯示,心血管病死亡占城鄉居民總死亡原因的首位,全國總心血管病患者達2.9億,死亡比例在三成以上。導致如此高死亡率的原因,主要是公衆的認知水平不足以及醫療系統缺乏快速救治通道所致。如果突然遇到身邊有心梗發作的病人,心肌梗死的黃金救治時間爲120分鐘。

3 關於心梗

3.1 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和救治情況

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發心梗約60萬例,死亡比例在三成以上。通過放支架和溶栓的方式開通血管,疏通堵塞的冠狀動脈,讓心臟重獲血液供應,在醫學上被稱爲“早期再灌注治療”,也是降低死亡率的關鍵。開通血管理想時間是發病後120分鐘內,每拖延一分鐘,就會有大量的心肌細胞死去。

但遺憾的是,在這場生命與時間的爭奪戰中,我們的答卷並不十分理想。以2013年的數據爲例,我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約70萬例,只有5%的患者得到規範治療。很多人還沒意識到早期再灌注治療的重要性。患者發病後很長時間纔到醫院、家屬猶豫不決、院前急救體系有待完善、基層搶救水平有待提高等,都影響了血管再通時間。

3.2 中青年人猝死頻發

雖然目前沒有直接的數據表明,我國年輕人因心梗導致的猝死佔多大比例,但可以肯定的是,猝死患者中,大部分都有冠心病或其他冠狀動脈病變。讓人憂心的是,國內心肌梗死發病年齡明顯提前。一方面,以前的冠心病患者多爲七八十歲的老年人,50歲左右的都很少見,但現在二三十歲的冠心病患者已不罕見,四五十歲的就很常見了;另一方面,有心肌梗死危險因素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

3.3 年輕人心肌梗死特點

首先,從危險因素來看,吸菸是個非常重要但被忽視的因素。煙霧中所含的細小顆粒會傷害血管心臟。法國一項歷時15年的隊列研究發現,男性心肌梗死發病率下降,女性心肌梗死發病率上升的最大的原因是,女性吸菸率明顯上升;

其次,年輕人心梗多因冠狀動脈痙攣引起,血管造影發現,年輕的心梗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相對較輕;

再次,相對來說,心梗一旦發生壞死程度往往更加徹底,對年輕人心臟的打擊更大,複發率較高。年老心梗患者心臟冠狀動脈病變長時間的“侵害”下,已形成一定的適應機制。

3.4 心肌梗死的危險因素

如果我們爲心肌梗死危險因素製作一個“榜單”,前三名中有高血壓高脂血症、吸菸,此外,糖代謝異常、運動過少、蔬菜水果攝入不足、精神緊張、超重等也有一定影響。一項著名的世界性研究發現,90%的心梗是可以預防的。如果有一個或多個危險因素的話,就應提前預防。

3.5 心梗搶救與時間的關係

急性心梗後,留給我們搶救的時間其實很短。心梗後,心肌血液供應被中斷,如果不及時恢復,心肌壞死面積就會一點一點變大,這也是心梗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我們常說“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治療一定要越早越好,千萬不能等。

正如前面提到的,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治療是通過溶栓、放支架等方式的再灌注治療,讓心臟重獲血液供應,直接植入冠脈支架的效果更好。一般來說,在心梗發生後3小時內接受再灌注治療,能顯著減少心肌梗死範圍;6小時內及時放入心臟支架,也能發揮很大作用,一旦超過12小時療效就差了。如果患者不能及時接受支架治療,先接受溶栓治療也能將救治時間窗拉寬,根據溶栓情況進行轉運介入治療或溶栓後3~24小時內冠脈造影,也能取得較好效果。

3.6 心肌梗死搶救闖三道關, 120分鐘

主要有三道關。第一道關把握在患者自己手裏,也是最關鍵的一關。有心肌梗死危險因素的人,出現胸痛等心梗症狀,一旦發病就應立刻停止任何活動,馬上舌下含服1片硝酸甘油,每5分鐘重複服用1次。如果含服3片後仍無效,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第二道關,是指急救中心迅速出動救護車,將患者快速運往有相關救治能力醫院;第三道關則是患者來到醫院後,急診科、心臟科等相關專科醫生迅速診治,爭取在90分鐘內對患者進行再灌注治療。患者及時撥打120等急救電話,醫生在120分鐘內儘快完成救治,是我們強調的兩個很重要的“120”觀念。要想提高心梗搶救的成功率,需要醫患雙方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媒體的權威、科學健康教育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