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音

中醫病證名 中醫喉科 聞診 中醫耳鼻喉科學 鍼灸學 中醫學 中醫診斷學 聽聲音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ī yīn

2 英文參考

loss of voic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loss of voic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voice los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vox absciss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失音(loss of voice)爲病證名,古稱瘖[1]。又稱喑(爲瘖的異體字),亦稱倒噪、聲嘶(見《諸病源候論》卷二)等[2]。是指聲音嚴重嘶啞,或完全不能發聲的表現[3][4][4]

西醫的急性喉炎慢性喉炎喉頭結核聲帶勞損聲帶小結癔病性失音等,均可參照治療[4]

4 失音病因病機

諸病源候論·風病諸候》:“皆由風邪所傷,故謂風失音不語。”《張氏醫通》卷四:“瘖:失音大都不越於肺,然須以暴病得之,爲邪鬱氣逆;久病得之,爲津枯血槁。蓋暴瘖總是寒包熱邪。或本內熱而後受寒或先外感而食寒物。”

5 失音辨證治療

失音外感內傷和屬虛屬實之分,一般外感多屬實證[4]。因外邪乘肺,閉塞氣道所致[4]。其中突然失音者,稱暴喑,屬實證,多由外邪襲肺或情志憂恚致肺實不鳴而成;虛證則多因聲帶勞損及久病陰虛、聲道失潤而成[4]實證者,多兼見風寒風熱外感證候[4]虛證者,病程長,常兼咽乾痛、潮熱虛煩等症[4]

治宜宣肺散邪爲主,用三拗湯桑杏湯等方[4]。如久病失音,由於肺腎氣陰兩傷,宜潤肺滋腎,用清音湯、百合固金湯地黃飲子等方[4]。又因高聲叫呼,強力罵詈,損其會厭,傷於肺氣,亦可引起本證[4]

針刺對實證效果較好[4]

針刺以人迎水突兩穴爲主[4]取穴時避開頸動脈,針入0.7寸,捻轉補瀉針感以魚刺卡感或有物梗阻感爲主,此時患者多唾液分泌旺盛[4]留針20分鐘,每日1次,10次爲1療程[4]

耳穴:心、肺、腎、咽喉內分泌,針刺後留針20分鐘,隔日1次[4]

暴暗者可加通裏啞門廉泉內關,用瀉法,每日1次[4]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85.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96.
  3.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4.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