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慄葉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í lì yè

2 《*辭典》:石慄葉

2.1 出處

《嶺南採藥錄》

2.2 拼音名

Shí Lì Yè

2.3 來源

大戟科植物石慄的葉。全年可採,曬乾

2.4 形態

形態詳"石栗子"條。

2.5 生境分佈

產廣東、廣西等地。

2.6 性狀

乾燥葉多皺縮,紙質,卵形至長卵形,長10~20釐米,寬8~15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截形或心形,兩面禿淨,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葉脈明顯,主脈1,側脈羽狀。具葉柄,被星狀毛,頂端有2個突起的暗紅色小腺體。以淨葉無枝梗者爲佳。

2.7 性味

《廣東中藥》Ⅱ:"微苦,寒。"(有毒)

2.8 功能主治

①《嶺南採藥錄》:"治閉經,取生石慄葉四兩,和豬腰煎湯服之。亦能下胎。"

②《廣東中藥》Ⅱ:"通經,清瘀熱,治白濁。"

2.9 注意

《廣東中藥》Ⅱ:"孕婦忌用。"

2.10 摘錄

《*辭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