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痙

中醫病證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ī jìng

2 註解

溼痙   病證名。出《溫病條辨》。小兒痙病之一。感受溼熱病邪而致的痙證。症見身熱不揚抽搐,或四肢痙攣,角弓反張。由溼熱病邪侵襲經絡所致。治宜清熱化溼,用甘露消毒丹。《溫病條辨·解兒難》:“溼爲濁邪,最善瀰漫三焦,上蔽清竅,內蒙膻中。”多伴見神志模糊,譫語等。見於急性中毒性腦病等。治宜清熱化溼,用菖蒲鬱金湯,偏熱者煎送至寶丹;如穢濁甚者,用蘇合香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