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裏

任脈經穴 腧穴學 上腹部腧穴 穴位特效按摩 經穴 鍼灸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iàn lǐ

2 英文參考

Jiànlǐ CV11[中國鍼灸學詞典]

jiànlǐ[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CV11[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RN11[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穴位建裏
漢語拼音Jianli
羅馬拼音Chienli
美國英譯名Building Interior
各國代號中國CV11
日本11
法國莫蘭特氏VC11
富耶氏VC11
德國KG11
英國Cv11
美國Co11

建裏經穴名( Jiànlǐ CV11,RN11)[1][2]。出《鍼灸甲乙經》。屬任脈[2]。建就建立,裏爲表之對,此穴在中、下脘之間,有建立中焦裏氣之功,故名建裏[2]建裏穴主要用於脾胃疾患等:如胃脘痛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症胃下垂消化不良,腹脹身腫腹痛腸鳴腹膜炎,腹直肌痙攣,胃痛嘔吐,食慾不振,腹脹水腫胃脘疼痛,腹中切痛,腸鳴真心痛胸悶,支滿,腹痛泄瀉不嗜食身腫,胃擴張,胃潰瘍,腹肌痙攣等。

4 出處

鍼灸甲乙經》:建裏,在中脘下~寸。

5 穴名

建就建立,裏爲表之對,此穴在中、下脘之間,有建立中焦裏氣之功,故名建裏[2]

建,築也,置也;樹立謂之建,順流而下亦謂之建。建又與健通。裏,居也,止也。《說文》:“裏,居也。”《黃帝內經靈樞·脹論》:“胃之五竅者,閭里之門戶也。”該穴在中脘下1寸,下脘上1寸,當水谷流入於胃裏所由之處,而中焦之裏氣亦得以建立,臟腑因之而強健,故名之。[3]

6 所屬部位

上腹[4]

7 建裏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建裏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3寸[5]

建裏穴位於上腹部,臍中上3寸,前正中線上。仰臥取穴[5]

建裏穴位腹正中線,臍上3寸[6]

建裏穴在任脈的位置

建裏穴在上腹部的位置

建裏穴的位置

建裏穴在上腹部的位置

建裏穴的位置

建裏穴在上腹部的位置(肌肉

建裏穴的位置

建裏穴在上腹部的位置(內臟

8 建裏穴的取法

在臍上3寸,腹中線上,仰臥取穴

建裏穴位於上腹部,臍中上3寸,前正中線上。仰臥取穴[6]

仰臥位,於胸劍聯合至臍中連線的下3/8與上5/8的交點處取穴;或於中脘穴直下1寸處取穴[7]

快速取穴:在上腹部,正中線上,肚臍中央向上4橫指處即是建裏[8]

9 建裏穴位解剖

建裏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腹膜脂肪、壁腹膜。淺層主要布有第八胸神經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淺靜脈的屬支。深層主要有第八胸神經前支的分支。

9.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腹膜脂肪→壁腹膜[8]

皮膚→皮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9]

9.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肋間神經前皮支分佈;深層有肋間神經和腹壁上動脈分佈;再深層可及腹腔[9]

布有第八肋間神經前皮支和腹壁上、下動脈交界處的分支[9]

10 建裏穴的功效與作用

建裏穴具有和胃健脾、通降腑氣的功效。

建裏穴有健脾理氣和胃消積作用[9]

建裏穴有和中理氣、消積化滯之功,主治胃脘疼痛腹脹嘔吐,食慾不振,腹痛水腫。《黃帝內經素問》雲:“胃有五竅者,間裏門戶也。”張景嶽雲:“咽、賁、幽、闌、魄”,五者皆胃氣之所行也。本穴治腹暴痛、呃逆、不欲食、胸中苦悶等症。後人經驗,兼取內關,用以安定閭里,通徹門戶而和中也,不愈,則檢取他穴,促使吐瀉,以逐外邪。但愈後仍須補此,即安內重在善後也。凡屬胃中不安之證,本穴皆可爲力,俾以奠定閭里,而人得安居也。本穴名義,補意居多。[9]

11 建裏穴主治病

建裏穴主要用於脾胃疾患等:如胃脘痛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症胃下垂消化不良,腹脹身腫腹痛腸鳴腹膜炎,腹直肌痙攣,胃痛嘔吐,食慾不振,腹脹水腫胃脘疼痛,腹中切痛,腸鳴真心痛胸悶,支滿,腹痛泄瀉不嗜食身腫,胃擴張,胃潰瘍,腹肌痙攣等。

建裏穴主要用於脾胃疾患等:如胃脘痛、急慢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症胃下垂消化不良及腹脹身腫腹痛腸鳴腹膜炎、腹直肌痙攣等[9]

建裏穴主治胃痛嘔吐、食慾不振、腹脹水腫[9]

建裏穴主治胃脘疼痛嘔吐,食慾不振,腹脹,腹中切痛,腸鳴真心痛胸悶水腫,支滿[9]

建裏穴主治胃痛嘔吐腹脹腹痛腸鳴泄瀉水腫,食慾不振;以及急慢性胃炎[9]

胃痛腹痛腹脹嘔逆不嗜食身腫,胃擴張,胃下垂胃潰瘍,腹肌痙攣。

12 刺灸法

12.1 刺法

直刺0.5~1寸[9][9],局部酸脹[9]

直刺1~1.5寸[9]

直刺1~2寸[9]

注意:孕婦慎用[9]

12.2 灸法

可灸[9][9][9]

艾炷灸5~7壯;或艾條灸10~20分鐘[9]

13 建裏穴的配伍

建裏穴配內關公孫胃痛[9]

建裏穴配上脘足三裏天樞腹脹消化不良[9]

建裏穴配水分太溪照海水腫[9]

建裏水分,有行氣利水,健中和胃作用,主治肚腹腫脹,嘔噦。

建裏內關,有和胃寬中作用,主治胸中苦悶,呃逆

建裏中脘,有行氣散結,化溼去滯的作用,主治霍亂腸鳴腹痛脹滿,弦急上氣

建裏內關,治胸中苦悶[9]

建裏水分陽陵泉陰陵泉,治腹脹水腫[9]

14 特效按摩

按壓揉摩建裏穴,常用來治療胃痛、食慾不振、腹痛等病[9]

15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心痛上搶心,不欲食,支痛引膈,建裏主之。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治心下痛,不欲食,嘔逆上氣腹脹身腫,針入五分,留十呼,可灸五壯止。

鍼灸大成》:主腹脹身腫心痛上氣,腸中疼,嘔逆不嗜食

長桑君天星祕訣歌》:兼水分治肚腹腫脹。

百症賦》:建裏內關,掃盡胸中之苦悶。

普濟方》:治腸中疼痛,針入一寸二分,灸亦良。

類經圖翼》:一雲宜針不宜灸,孕婦尤忌之。

16 建裏穴研究進展

現代研究證實,在X線下觀察,針刺建裏上脘等穴,可對胃下垂患者的胃張力有促進作用,即時性效應尤爲顯著。據報道,針刺本穴還可促進胃蠕動,增加胃肌收縮,解除幽門痙攣。[9]

17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3.
  2. ^ [2]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32.
  3. ^ [3]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4. ^ [4]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35.
  5. ^ [5]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6. ^ [6]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39.
  7. ^ [7]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77.
  8. ^ [8]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9. ^ [9]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3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