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傳病

疾病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iǎn chuán bìng

2 註解

50年代以前,病理學所涉及的與遺傳有密切關係的疾病,主要是對部分先天畸形進行了形態描述。有關遺傳性疾病先天畸形的現代豐富知識是近40年來積累的。隨着染色體顯示技術的進步,染色體的主要化學物質核糖核酸分子結構的揭曉以及關於越來越多的基因定位和功能的闌明,使遺傳和疾病的研究進入了現代醫學生物新領域,對於遺傳性疾病先天畸形的本質和病因的瞭解達到了新的水平。原則上,在遺傳和疾病的關係上,人類所有疾病都具有遺傳影響和背景,但只有在大約12%的疾病中,遺傳因素起主要作用

細胞遺傳物質的受損,主要表現爲基因突變(gene mutation)和染色體畸變(chromosomal aberration)。基因突變分子上的表現,包括基因核苷酸順序的增加、減少或替換。因爲一個基因的長度平均僅幾個納米(nm),所以在單一基因突變時,染色體核型往往無異常可見。但採用現代分子雜交技術結合染色體分帶技術,有時可測出特定染色體特定部位上的核苷酸異常。染色體畸變均可用標準核型分析或分帶技術、高分辨技術識別出來。由人體生殖細胞受精卵的遺傳物質發生改變而引起的疾病,可從親代傳至後代,稱爲遺傳性疾病,這類疾病通常可分爲三大類,即染色體病(chromosomal disease)、單基因遺傳病(monogenetic or single -gene disease)和多基因遺傳病(polygenetic or multigene disorder),近年又有線粒體遺傳病(mitochondrial disease)。出生時即存在的人體形態結構上的異常,稱爲先天畸形,屬出生缺陷。這類疾病是一組來源不同的疾病,其中相當一部分與單個基因染色體異常有關;有時是由已知環境因素(如致畸原作用胚胎髮育過程中,造成體細胞損傷所致,後者不遺傳。根據不同國家的大量統計表明,在世界範圍,新生兒中至少2%有明顯的先天異常,大約有1%的單基因病和0.5%的染色體病。臨牀工作中大約3%~4%有出生缺陷的病人可找到染色體核型異常,通過家系調查、生化檢查等,有15%~20%的出生缺陷病人可判定屬於其他各類遺傳病。染色體病雖僅佔新生兒出生缺陷的很小部分,但早期妊娠自發流產胎兒,經細胞遺傳學分析檢查,卻有近2/3發現染色體異常,說明染色體畸變常是致死性的,僅少數出生並存活。同時也須指出,有染色體核型異常的人,可不出現能識別的表型異常。根據McKusik提供的資料表明,單基因遺傳性狀的發現,由1971年的1876種增至1994年的6678種。在這段期間國際上以平均每年發現100多種新單基因遺傳病的速度在進展,也反映出遺傳病帶給醫學、社會和家庭問題的嚴重性。在人類的基因組內約有3.3×109 鹼基對,如果按每千鹼基長度爲一個基因,可能有2×106個基因,估計其中50000~100000爲有活性的基因,因此目前所發現的單基因遺傳病,僅佔結構基因的百分之幾。隨着方法學的進步,還將發現和認識更多的遺傳性疾病

腫瘤細胞,特別是在惡性腫瘤細胞,大多數可觀察到基因染色體異常。通常認爲腫瘤是體細胞突變的結果。由於體細胞突變不影響生殖細胞,故細胞突變遺傳特徵不會傳給個體的下一代。但突變細胞會形成一團基因型與體內其他細胞不同的細胞羣。至於腫瘤疾患和宿主遺傳因素的關係,不少學者認爲大多數腫瘤應屬於多基因遺傳病範疇。Knudson和Strong根據腫瘤遺傳流行病學特點,提出關於腫瘤發生的兩次突變假說(two mutation hypothesis),即腫瘤必須經過二次以或二次以上的細胞突變才能形成。具有癌易感性素質患者,第一次突變可能發生或存在於生殖細胞,而第二次突變發生於體細胞。必須有第二次突變才能使敏感了的細胞發生轉化。關於腫瘤患者遺傳因素影響在腫瘤章中途述。

遣傳性疾病通常具有垂直傳遞的特徵,可由親代傳至後代。有時突變發生在配子形成(gametogenesis)時期,因此父母雙方都沒有這類缺陷,這類患者成爲起始性突變者,可能成爲後代子孫患病的祖先。有些基因突變染色體畸變是致死性的或明顯降低生殖力,以致這種缺陷不能傳遞。多基因型傳遞遺傳疾病,可能經長期一再地與正常個體婚配,而沖淡突變基因甚至消失。遺傳性疾病常具有先天性、終生性和家族性的特點。但先天性疾病並不都是遺傳病,在胎兒發育過程中,由於環境因素或母體條件的影響,可出現非遺傳先天性疾病。遺傳性疾病也常表現爲晚發,一些致病基因作用僅在個體發育達到一定年齡後才表現出來。尤其是那些由遺傳基因環境條件兩種因素支配着表現型遺傳性疾病。因此,晚發的疾病仍可以是遺傳性疾病遺傳性疾病常可表現爲家族性,這是因爲同一家系中的成員可共同具有某一致病基因,但同一家系的成員也處於相似的生活條件和環境中,由相似環境條件所引起的非遺傳性疾病,有時也具有家族性。一些遺傳性疾病隱性遺傳病)僅在基因型純合子狀態下才表現出來,因而發病的概率小,相似於散發性疾病。

作爲遺傳病的發病基礎,近年來的認識越加深入。已往知之較多的是染色體畸變,畸變處出現染色體遺傳物質的得失、斷裂或位置改變而使機體出現病狀。另一方面是基因突變,是編碼基因鹼基序列發生變化,隨之表達和表達產物異常。這種基因突變引起的疾病,隨該基因所在染色體連鎖、交換,按孟德爾的自由組合分離傳遞給下一代,稱爲孟德爾式遺傳病。人類線粒體DNA是細胞核外DNA,它的DNA突變也可致線粒體功能異常出現疾病,總稱線粒體遺傳病。線粒體遺傳病是由卵細胞胞漿突變線粒體DNA傳遞給下一代的。因此表現爲母系遺傳。家系中可見男女均可患病,但男患者後代再無患者。近年來人類基因研究發現,父源和母源染色體上的某些基因不能互相替代。基因由父方傳給子女和由母方傳遞給子女時,常有不同的表現。這是由於基因生殖細胞精子卵子)分化過程中受到不同的修飾。這種現象稱爲遺傳印記(genetic mprinting)。目前認爲遺傳印記的分子機制主要是DNA的甲基化。已知甲基化可以抑制基因的表達。一些基因精子卵子的甲基化狀態不同,因此使該基因的表達況有所不同。高度甲基化的被印記的基因可以不表達或表達程度很低,因而可影響到疾病的發生、外顯率、表現度,甚至遺傳方式。存在這種基因外的修飾現象,也可以解釋何以來自父方和母方的某些基因不能互相替代,也可以說明一些孟德爾單基因遺傳病卻表現出非孟德爾遺傳方式。這是又被遺傳印記修飾、改變的結果。在遺傳基因研究上,還發現了一類疾病存在有三聯序列的高度重複現象。這類疾病有脊髓延髓肌萎縮Kennedy病,CAG三聯體重復)、脆性X綜合徵(CGG三聯體重復)、強直肌萎縮(GCT三聯體重復)。在脆性X綜合徵的CGG重複序列研究中,發現正常人CGG序列重複6~54次,峯值爲29,且各種族間無顯著差異。正常男性傳遞者和女性攜帶者此序列的重複次數可分別增加到82次及83~90次,這種狀態可認爲屬前突變。女性攜帶者在傳遞給下代男性患者而發病時,男性患者的CGG重複次數可高達250~4000次。這種三聯體重復序列逐漸增加的突變形式,稱爲不穩定動態突變。由於這種不穩定動態突變致使一些疾病發生。除上述所舉三種疾病外,1993年3月又報道了Huntington舞蹈病,也是CAG三聯體重復,但部位在基因前半部與延髓脊髓肌萎縮在後半部不同。遺傳病的研究是當代學術進展最快的領域之一,對其發病基礎的知識日益豐富。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