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痿

中醫病證名 中醫診斷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pí wěi

2 英文參考

spleen flaccidity[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3 概述

脾痿(spleen flaccidity[1])爲病證名[2]。是指以四肢痿軟,食少,腹脹腹瀉,疲乏,消瘦等爲主要表現的痿病[2]。即肉痿[2]痿證之一[3]。《醫宗必讀·痿》:“脾痿者,肉痿也。”

4 脾痿病因病機

由於脾氣熱而致肌肉失養,或溼邪困脾,傷及肌肉所致[3]

黃帝內經素問·痿論》:“脾主身之肌肉……脾氣熱,則胃幹而渴,肌肉不仁,發爲肉痿。”又:“有漸於溼,以水爲事,若有所留,居處相溼,肌肉濡漬,痹而不仁,發爲肉痿。”

5 脾痿症狀

症見肌肉麻痹不仁口渴,甚則四肢不能舉動等[3]

7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47.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16.

治療脾痿的方劑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